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理

2023-02-15 02:0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理》,欢迎阅读!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哲理,意思,什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哲理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拼音】:shīzhīdōngyú,shōuzhīsāngyú【解释】①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②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黄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文】:loseatsunriseandgainatsunset【用法】: 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用于劝诫人

【成语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

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1 / 2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25b3bb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