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2022-12-08 14: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欢迎阅读!
社会思潮,对大,中国,当代,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作者:金镶玉 朱玉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13

要:当代社会思潮是社会各阶层在当下思想观念的整合,代表着各类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做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 关键词:社会思潮;负面影响;新特点;大学生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1.时代性

我国的一些社会思潮也是紧紧围绕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争论,如新自由主义主张迎合全球化趋势,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迅速与国际接轨。 2.全球性

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同国家的社会思潮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流向世界各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世界性的思潮。社会快速走向信息社会,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动开辟道路。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思潮的繁荣。 3.多样性

当代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亲疏关系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流向。对不同社会思潮应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加强建设主流思潮,广泛传播;尊重和包容非主流社会思潮,并加以正确引导;抵制和批判反主流社会思潮,化解它的负面影响。社会思潮性质具有多样性,其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进步思潮,也有逆历史潮流消极落后思潮,这些思潮种类众多,情况复杂多样,辨别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树立三观,健康发展。社会思潮除了影响学生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之外,还会对大学生选择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做怎样的人有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思潮可以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国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相结合,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2)热爱祖国,投身建设。社会思潮间的碰撞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强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增大,弱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则面临危机。由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开展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 2.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价值目标缺失。近些年来,西方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不断传入中国,并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部分社会思潮虽然能够启迪大学生批判传统,大胆创新,发展个性,并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和与世界接轨的能力,可是部分消极颓废的思想却腐蚀人的心灵,使其精神麻木,致使少数大学生理想破灭,信念动摇,感觉生活空虚无聊,失去了人生追求目标,沉湎于网络游戏

2)功利动机渐长。唯功利论是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激体现,它主张一切从利益出发来衡量人的价值,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学习和生活上也唯功利化和实用化。学习上追求实用知识的学习,热衷于那些毕业后能够对自己带来直接利益和实惠的专业。价值取向唯功利化、实用化的结果是人为物所役,失去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

3)日常行为享乐。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思想延伸到行为,深刻地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悲观主义、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会使大学生以物质享受为第一诉求,为物欲所诱惑,消极对待生活,造成个人和社会的重大浪费。由于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冲击,生活学习懒惰,贪图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代社会思潮多种多样,在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下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其中,不乏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思潮,同时也有落后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正确区分社会思潮,让大学生接受正确社会思潮的引导作用,摒弃错误的社会思潮,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京:人民出版社,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盛秀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析[J].理论探讨,200903.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6cce8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