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鹤楼

2022-08-27 17:03: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黄鹤楼》,欢迎阅读!
黄鹤楼,走进



走进黄鹤楼

走进黄鹤楼就是走近了中国传统文化。

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悬挂着许许多多的楹联,诗碑亭里镌刻的的是历代名人高士的墨宝。许多名流俊杰在此留下了足迹,许多骚人墨客曾在这里吟诗作赋,创作出灿若繁星的绝句华章。这些诗词楹联书法,使黄鹤楼处处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成为我国四大文化名楼之一。

崔颢的诗句雄视千古,脍炙人口。被严羽称为“唐人七律第一”《沧浪诗话》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果以严格的律体来衡量,这首诗头几句连用三个“黄鹤”,颔联又不规整,颇有“出格”之嫌。但从另一面说,为了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不惜打破定格,亦是一种创造精神的表现。 传说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后另在金陵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见《唐诗纪事》而李白和孟浩然同游黄鹤楼后依依惜别,孟浩然又乘船下扬州,望着远去的帆影,想着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诗仙”满怀怅望,一不留神写下了又一首千古绝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绕行黄鹤楼一周,察其楼,观名匾:其五层飞檐出檐深远,曲线优美,每层飞檐各有12个翘角,个个昂然向上,并且一律金色琉璃瓦,远望就象一只只展翅的黄鹤,视觉上给人一凌空欲飞的动感。还有楼外形“下隆上锐”,“四望如一”,且层层设制回廊,使游人方便。四方匾额皆名家手笔:迎面东,“楚天极目”、“帘卷乾坤”,开阔也;北“北斗平临”、“云横九派”,高耸也;西“黄鹤楼”、“气吞云梦”,磅礴也;南“南维高拱”、“势连衡岳”,巍峨也。 一层、两层、三层„„心中默念着崔颢的诗,疾步登上黄鹤楼,其诗中的韵味也许只有此时此刻才能体会到。试想黄鹤已去,白云悠悠,人去楼空,江水自流„„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气势笼罩着,令人产生一种虚无飘渺之感。我只知道楚国风光已尽在眼底。“楚天极目”指的大概就是现在的场景吧。你看,滚滚长江,破三峡而出,携洞庭之水,在荆楚大地九曲回肠。迢迢汉水西来,在黄鹤楼前与长江汇合,使长江更加波澜壮阔。滔滔江水,生生不息,直向天边流去,看不到它奔赴的尽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烟雨浮渚的鹦鹉故洲,凝聚着三国狂士祢衡的故事,在惊涛拍岸的大江东逝水中洗尽了古今愁。大桥如带,跨越汹涌的长江,连接着汉阳和武昌。这渺渺白烟起的地方,可是东湖吗?碧波如镜,一望无际,鹤舞白沙。烟波中已分不清哪是江岸,哪是湖水,哪是天边了。此情此景,就是天上人间之仙境,不过如此也!

而古人的神话、故事、诗句、传说,又把我引入了更高更远更深的意境中去。眼前是共长天一色的江水湖水,心中是亘古千年的史韵气息,呼吸着扑面而来夹带着湿气的空气,聆听着带有历史沉韵的钟声,忘了一切,尽情沉醉,白云黄鹤,放飞我心!

我想,现在前来黄鹤楼的游人络绎不绝,在他们的眼中,黄鹤楼带给他们的应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于灵魂上的触动,而不仅仅是一方景色给予的感官享受。每个人,都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来品味诗歌,品味文化,在品味中找到人生的定位和精神的归属。

黄鹤楼,让我们走进你,走进你就是走进了心中文化的圣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6fbec9a1c7aa00b52acb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