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之基本规律

2022-08-17 17:1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之基本规律》,欢迎阅读!
中国,舞蹈,规律,古代,基本

试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之基本规律

作者:张倩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



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时期划分,可以从原始社会一直过渡到封建社会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独特神韵和审美特征的中国舞蹈艺术。自打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便开始了胜于嗟叹,优于歌咏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人们用即兴的,反映内心意愿和想法的动作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坦露或倾诉。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舞蹈存在的价值,即使那时的舞蹈还不是今天我们所谓的舞蹈,而只是一种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简单肢行动作。这些动作或表达目的,或模仿劳动,或助威加油,或即兴而舞。总之,我们要感谢生活在草原上、洞穴里、森林中的原始先民们,他们解放了身体,创造了劳动,更孕育了舞蹈文化最早期的雏形。从此之后的几千年中,人们随着先人的脚步,步步前行,从一开始原封不动的踏着先人的脚印,到随着先人的前进方向而换为自己的步伐,进而是另辟新径,开拓新的路线。这一步步的过程,承载了中华儿女们不知多少智慧的结晶。数不尽的乐舞奴隶为当时还不足以成为艺术的舞蹈葬送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数的歌舞者为了创编出取悦于帝王或抒情言志的优秀乐舞作品而一生辛勤的舞动着。他们对舞蹈艺术的贡献,对舞蹈作为今天这般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做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中国古代舞蹈正是在像他们这样的先驱的努力下步步为赢,最后完美谢幕,为之后中国近现代舞蹈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研究是我们今天当代舞人的首要任务。然而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笔者认为其重要之处则是先总结,而后分析,因此研究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则是势在必行的。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的分析总结它形成的原因与形成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因此本文力求纵横交错的在对比中进行对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分析,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力求尽力而为,文中难免一些拙劣之处,恳请读者的宝贵意见。

一、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基本规律——继承

无论在哪个专业领域中,弃古而论今的演说都将是无根之说、都是脱离根基的悬浮物,在舞蹈中,特别是舞蹈史中更是如此。中国古代发展至今的各种优秀舞蹈作品无不是沿着中国舞蹈历史的历程一步步的发展而来的,因此中国古代舞蹈发展规律之根本便是继承,继续和承载历朝历代的精髓。

汉代乐舞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汉舞中最主要的舞蹈特点便是“翘袖折腰”,舞蹈风格为柔妙曼丽,轻逸婉约。除此之外,汉帝多喜好胡乐胡舞,京都贵戚皆相效尤。在汉画像石上有胡人表演杂技、幻术和鼓舞的形象。汉代的《盘鼓舞》,把中原的优美典雅和西域的热烈奔放相交融,形成了汉代舞蹈审美的特征。这些舞蹈风格与特点在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以及之后中国很多朝代的舞蹈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只是之后的朝代也许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加之本朝代的生活背景,政治经济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同审美特征而编排创造的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作品,而体现出了不同的舞蹈风格特征。但是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的主要舞蹈风格便是以汉唐舞蹈风格为基准的或“翘袖折腰”,或“柔美轻盈”,或“刚健回旋”。这种风格特点一直给中国的舞蹈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中国古代舞蹈也一直按照这一风格特点继承着最基本的“国舞”风范。今日的中国古典舞仍然延续着这样的舞蹈风韵。

又如唐代的十部乐,正是在继承隋朝年间的七部乐,九部乐而形成的。而唐代的健舞与软舞是按舞蹈的动作是刚健强劲或柔美细腻而分类的,这种分类正是从周代的以歌颂帝王文德取


天下而编创的文舞和以宏扬统治者武功取天下而形成的武舞的分类影响下而产生的。如此之例比比皆是。中国古代舞蹈始终是以继承为根本,在舞蹈的创作和演变中不断的向前发展。

二、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基本规律——创新

所谓的创新,则是一个朝代所创的新作,完全与以往历代的作品不直接联系的本朝新创。但创新一定是中国人的创新,以中国人固有的审美取向为主的舞蹈创新。每个朝代在开朝初年宫廷中都会新创一些以歌颂宏扬统治者取天下为题裁的舞蹈作品,当中以大气磅薄的舞蹈类型居多。这些作品一般都会适应统治阶级的喜好,适应特定朝代固有的审美特点。比如清代的宫廷舞蹈——队舞,当中又有喜起舞与扬烈舞。清代是满族人统治的天下,清代的队舞就是本朝创新的新作,当中的众大臣拱手成对而舞的喜起舞与表现满族八旗兵战败犸狐子的扬烈舞无不体现了满族的民族特点。这一例子便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另一规律,创新。在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一定是成王败寇的产物,一次次的起义推翻了一个个的朝代,每个朝代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统治者是天赋的,是高于上一个朝代的君王的,都会想尽办法的编排新的乐舞,将本朝帝王功臣的功绩作为舞蹈内容予以表现。那么久往以来,便形成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每朝每代必有创新的舞蹈作品,必有歌颂当朝君王的新作。这样一来,无数的舞蹈新作也为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基本规律——吸收

吸收便是每个朝代在当时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舞蹈内容的接受与采用。其实在第一点中所说的继承也是一种纵向的吸收。而本点中所说的吸收,主要是以横向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特征。只有互相的借鉴吸收才能让自己的艺术更加繁荣的发展,否则闭门自创,不看别人的东西,只能是为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自古以来,很多的统治者会在对待边疆问题上采用友好的态度,或联姻或各国使者经常走动交流。这样便使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交流,互相吸收其精华为自己的艺术服务,使之不断的前进发展。如唐代的十部乐中就有一大部分为边疆地区的乐舞,又如盛唐健舞《胡腾舞》和《胡旋舞》更是风靡一时,更有《柘枝舞》,流传到宋朝还是盛行不衰。到了宋代,《柘枝舞》与当时中原风靡的大曲歌舞形式相融合,改变了胡舞的原貌,发展成一种新的民族舞蹈形式,可以说这是继汉代《盘鼓舞》、北朝《西凉乐》之后又一中西乐舞结合的经典产物。这些例子说明了各朝统治者充分的利用吸收来的不同风格和内容的乐舞。一方面为了观赏性的娱乐,另一方面也为了促进相互间的友好发展,好多作品都是有边疆使者带到宫廷中的,凡是宫中的盛大节日都仿佛各兄弟民族齐聚一堂。

这种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交流目的的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舞蹈的发展,使之种类更加繁多,内容更加丰富,给中国古代的舞蹈注入了大量的养份与精华。

四、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变化

现在所说的发展和变化与第二点中的创新之区别在于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之上的,融入本朝代的思想意识与统治阶级的不同喜好而发展和变化的产物。因此这种发展和变化很明显是以民族基调为基础的,不是乱编乱造。更不是随意的单单为了审美的愉悦而进行的发展变化。此发展变化必须紧紧围绕着传承,围绕着中国的根而发展,必须深刻体现着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特征。进行可以在表演形式,服装造型,表演规模和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新的调整,以致发展变化成本朝代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还是以唐代舞蹈为例,唐代的软舞健舞前文中已说过是在继承文舞武舞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名称和一些具体的表现内容的变化。虽然软舞健舞不再是从前的文舞武舞,但它的基本根没有变,还是这样一种以刚柔分类的舞蹈。


唐代的乐舞最大的特点还是以“翘袖折腰”为基本,这种舞蹈特点则是从汉代的“楚舞”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变化则是在舞蹈的规模上有了一个扩建,更加深刻的体现出了唐代舞蹈大气磅薄富丽堂皇的特点,可见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和变化仍是紧紧围绕着传统这一主题的。

又如清代的戏曲舞蹈,它与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共同构成了清代乐舞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蹈是在中国古代舞蹈的基础上,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而后形成了当今中国古典舞的始祖——戏曲舞蹈。它不仅具有中国古典舞蹈的特色,还保存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精萃,这对打开中国古典舞蹈的宝库,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规律,有着启示性的重要作用。

然而,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的,一切不符合当代人们审美要求的东西都将被时代所淘汰,至少是忽视。那么中国古典舞当今的发展道路也曾出现争议,是复原,是变革?是怎样的发展?到底西方多种多样源于人类情感起源的现代舞表现形式会否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这些未知结果的争议仍然是当今舞人应该面对的严肃问题。中国的古典舞就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如果我们一味的变革,一味的适应当今人们的审美去变革去发展,那么流水般逝去的中国古典舞就真的会离我们远去,永不复返。古典的舞蹈就应该让其保存原始的风韵、特点、意义,完好的珍藏,即使是糟粕也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古典舞蹈精华和糟粕的研究来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和追溯的必要方法。然而,会有人认为古老的舞蹈文化不足以表达当代人们的审美情操和情感变化,这样一来中国古典舞将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将不再有其立足之地,因此应该不断的去适应潮流,去抛弃历史,去变化发展。笔者认为,一切历史的原貌如果改变了将无法再恢复原貌,一旦中国古典舞的根基逝去了将不再复原,因此在当代“保守”的发展中国古典舞是势在必行的,表达思想感情和当代人们灵魂的表达形式应该交由其他舞种来完成。

结论

中国古代的舞蹈正是在不断的继承,创新,吸收和变化中步步前进,持续发展的,这种规律不仅仅在舞蹈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在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中受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主体的影响之下,在不同的表演人群的表演下,所形成的共同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有助于系统的分析不同历史朝代形成的一些共同的舞蹈特点及舞蹈风格的原因。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精华之舞蹈艺术一天天的进步着,直至今日,为我们带来了宝贵丰富的古文化遗产。作为研究舞蹈艺术的后人们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整理与研究而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宁宁、江东、杜小青著.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

(责任编辑白丽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7fe486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