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学的三个阶段

2022-12-29 23:2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研究-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学的三个阶段》,欢迎阅读!
儒学,面向世界,国学,三个,阶段



国学研究-面向世界的儒学

儒学的三个阶段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儒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即通常所谓“原始儒学阶段”,这是儒学创立与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儒家主张“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强调“正名”,带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二是秦汉以来以至近代,这是“帝制中国时代”,是儒学走向民间,与社会密切结合的时期,可称之为“儒学发展阶段”。与先秦不同,这时期政治上皇权至上,适应专制政治的需要,逐渐强化君权、父权和夫权,儒学慢慢蜕变,染上了显著的“威权色彩”,呈现出为后世所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近代以来,尤其甲午中日战争以来,儒学进入第三个时期,可称为“儒学反思阶段”。近代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变动,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帝制时代,孔子被尊崇到极高地位,儒学是统治学说,新文化运动的矛头自然直指孔子,借以打倒儒学和传统文化。这种“全盘性反传统主义”运动,其思维方式上存在偏颇是显而易见的。但客观上却主要指向具有“威权色彩”的儒学,把被扭曲了的儒学主张看得更清。

对中国儒学进行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对儒学价值的认识。作为思想文化,孔子儒学的影响之大可以说罕有匹敌,而对其价值认识的分歧之大竟然也无与伦比。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在中国不断遭受外敌欺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期,希望中华民族走出低谷,关注民族命运的人都思考文化问题,强烈“保守”传统的人多看到了原始儒学的真精神,而对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持“激进”立场的人,则更多地看到了作为“专制政治灵魂”的那个“偶像的权威”。难怪“新启蒙运动时期”有学者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我们确实应该关注原始儒学,分清“真孔子”和“假孔子”,澄清误解,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学术事业的进步,人们对儒学的变化看得更清楚了。正如有的西方人士所看到




的,因为有了孔子的学说,“伟大的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却仍然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那些价值观念。

从儒学自身的发展看,“反思”与“反省”仍然在进行。总体观察当下人们对于孔子儒学的理解,还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不言而喻,研究儒学如果不能把握“精髓”,就有可能竞相树旗立帜,标新立异,往往各执己见;推广儒学如果不能抓住“要领”,就有可能舍本逐末,事倍功半,乃至南辕北辙。“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儒学怎能发挥经世化民的作用。只要走近孔子那颗伟大的心灵,认真借鉴先圣先贤的智慧,就能看清通向大同世界的理想之路。只有深入走近儒学的世界,世界儒学的天地才能更加澄净。(作者为中国孔子研究院研究员) -全文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876503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