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2022-04-12 06:50:0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欢迎阅读!
金融,发展中国家,全球化,进程,风险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金融全球化。这一浪潮已经逐步把发展中国家卷入其中。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利益,表现在它所导致的国际资本更大规模地在各国之间流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使得社会资源在国与国之间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但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大,危害性也日益严重。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自我增强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金融监管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再加上机构投机者的作为和本国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等等,使得发展中国家往往在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



一、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信息不对称使无效率现象时有发生。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群体行为,从而使一个自由的资本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实际金融中介服务和实际投资水平大大低于可能的最优水平,导致市场出现正向反馈机制,价格水平远远脱离实际均衡水平。



2.金融资本运动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加大,首先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增加,容易引发发展中国家的信用风险。次,全球性资本流动尤其是大量投机性短期资本的流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了突然性冲击,国际炒家可以利用巨额资金造市,从中牟取暴利,更加剧了市场风险。



3.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风险性。金融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强各国金融市场的对外联系,并产生强烈的相互连动效应。而且金融交易与实际经济脱节的程度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而日益加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和服务交易总量的2.5倍;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10%与实体经济交易和投资有关。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风险形式

1.恶性通货膨胀。在固定汇率下,本国中央银行通常将本国货币钉住外国货币。如果外国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直至超过自身对货币的需求,那么,外国货币的超额供给就会影响本国货币供求。由外国货币超额供给所引起的外国国际




收支赤字将体现为本国国际收支盈余,这会使本国货币当局增加结汇所需的本国货币供给,进而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的增加,国外的通货膨胀压力传递到国内。加上机构投机者的作为和本国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等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往往会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货币替代与资本外逃。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持有外币及外币有价证券的渠道有了便捷条件。同时,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产的结构、利率、汇率等影响外币资产价格走势的变量都难以与发达国家趋同。因此,发展中国家居民从防范风险、保持和提高货币资产收益率的目的出发,将有可能大量持有外币及外币有价证券,从而形成对本币的替代。如果完全实施金融开放,一旦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不利的经济迹象,这些货币可以迅速地转移到境外,形成资本外逃。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将扰乱一国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使一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效,国际收支失衡,危及一国的经济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3.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或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风险形式的突出表现是储户心态不稳定,随时存在挤兑的可能,同时短期融资市场中利率急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在不稳定状态下银行大副收紧对实质经济的支持,对经济建设和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发展中国家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

1.强化和健全金融监管系统,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完善货币制度和监管制度。同时建立信息收集反馈系统,注意对国际经济金融动态进行跟踪,深入系统地研究国际重大事件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增强对外开放后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维护金融体系地稳定。



2.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把握开放的次序与时机。首先,应加紧对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在不断规范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票据市场、贴现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其次,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中各个子市场风险。一方面,要完善入市制度和游戏规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标准,并强化对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监管,以保证市场的安全性和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育以机构投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长线投资群体。此外,要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行政管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对违法违规操作的惩处力度,从而达到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的目的。



3.建立有效的减震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括:1、妥善处理外资流入的管理问题。一是要强化外债管理,解决存在的多头对外举债问题,并控制非生产性外债增加,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二是控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优化外资投资




结构;三是要充分认识外资的不稳定性,尤其要对短期资本跨国流动进行合理地限制,避免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和流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损害。2避免资本外逃,增强投资者信心。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态势较好时,一般能够吸引到较多的国内外投资,但一旦经济环境恶化,投资者信心就会大受影响,认为其私人资本的安全和收益都缺乏保障,造成资本外逃现象。其危害是减少国内储蓄中可用于国内投资的部分,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很可能因此加剧。此,发展中国家应尽量避免资本外逃的危险,为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各种制度条件,加强投资者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ac410e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