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

2022-09-04 01:0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
将相和,课时



《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

——14全科2班李晓梅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学习分析,培养朗读、复述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人物的珍贵品质,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了解中国几千年来为贵的人文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难点在于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浏览、默读能力,并且默读有了较快的速度。还具有了基本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并且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教学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读议,举一反三,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我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教给学生抓重点句段读议的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品读第三个小故事,步步为营,层层铺垫。

学法: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入《将相和》走出《将相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首先出示七国方位图,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走入《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的经过。

《将相和》的题眼在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攻自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自学将相是如何看待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三)走出《将相和》,升华的内涵。 走出《将相和》,回味故事,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而完整的故事,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用《将相和》做题目的命题方法。顺理成章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对联——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升华了文章主题。 四、板书设计

板书既展示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又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一目了然。



将相和

蔺相如:机智 勇敢 顾全大局

爱国 廉颇:知错能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df792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