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品汇》成书渊源

2022-04-25 20: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品汇》成书渊源》,欢迎阅读!
品汇,成书,渊源,唐诗

《唐诗品汇》成书渊源

文新学院08新闻1 罗露

1013S002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楝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棅(13501423),仕籍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人。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卒于官。擅诗、画、书,时称三绝。诗拟盛唐音节色象,时出俊语,神理稍欠,为“闽中十子”之一。在闽诗派中,高棅以精于品鉴衡裁著称。编《唐诗品汇》九十卷,《补遗》十卷,又成《唐诗正声》二十二卷。他上承宋严羽《沧浪诗话》、元杨士弘《唐音》标榜唐诗,近取同乡先辈林鸿倡言学唐,在精研唐诗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宗盛唐、学李杜的诗学思想,并通过选本的形式,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明代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唐诗运动发展。《明史》本传称《唐诗品汇》一书“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影响之巨由此可见。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

高楝长期致力于诗学研究与创作,尤其是对唐诗, 自称“左攀右涉,晨跻夕览,下上陟顿,进退周旋,历十数年。”作为明初卓有成就的诗学理论家,高楝的主要成就是编选了《唐诗品汇》。《唐诗品汇》是一部在诗学批评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也是继方回《瀛奎律髓》与杨士弘《唐音》之后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诗学批评主张的又一重要的诗论著作。

《唐诗品汇》始编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成书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初编共九十卷,所录六百二十家,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高楝又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补辑《唐诗补遗》十卷,计六十一家,诗九百五十四首,附于书后,足成百卷。最初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书前有明洪武辛巳年夏马得华序、洪武甲戍冬王偶序、洪武乙亥九月林慈序。该书最早有明成化间陈炜刻本,后陆续有汪宗尼、汪季舒、陆允中、张恂等校订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汪宗尼本影印出版。

对《唐诗品汇》影响最大的是元人杨士弘编选的《唐音》。完成于元至正四(1344)《唐音》第一次把严羽唐诗理论应用于选诗,成为第一个明确宗法盛唐的选本,对明代宗唐诗学有重要影响。在《唐诗品汇》的前言中,高棵充分肯定了《唐音》在体制辨析与声律探讨上的成就,并引以为师法的榜样:“惟近代襄阳杨伯谦氏《唐音》集,颇能别体制之始终,审音律之正变,可谓得唐人三尺矣。”《唐音》选编原则为:重体制、正音律、详盛唐。可《唐音》共收诗1341首而中、晚唐入选831首,超过初、盛唐的591首,明人对它颇为不满:“唐至宋、元,选诗文殆数十家,⋯⋯数百余年未有得其要领者,独杨伯谦《唐音》颇具只眼,然遗杜、李,详晚唐,尚未尽善。” 《唐音》不足之处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李、杜等大家未录与分类稍乱。高棵对其未臻完美深感遗感,称:“每一披读,未尝不叹息于斯。”《唐诗品汇》实为有意超越《唐音》而作。高棵在《唐诗品汇》卷首阐明其书的编排体例是“分体从类,随类定其品目,因目别其上下、始终、正变,各立序论,以弁其端。”也就是说,先将所选五千七百余首诗按体裁分为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五排、七律总计七大类,五言长篇、七言


长篇、排律、六言绝旬则附于诸体卷末,每类中又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共九品,九品的划分大致按时间顺序: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其中五绝无大家、名家、正变三品;七绝无大家、名家,五律无名家、正变,五排无名家、正变,七律无名家。七大类共计分为五十四类。各诗体之前有叙论,卷首有总叙。

总之,高棵编选《唐诗品汇》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清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e1b7c0bb4cf7ec4afed0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