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技能及其课程训练策略

2022-05-26 13:31: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认知技能及其课程训练策略》,欢迎阅读!
认知,技能,策略,训练,及其

元认知技能及其课程训练策略



(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元认知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元认知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地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课堂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示范指导、组织讨论、留白、及时反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技能,训练策略



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元认知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元认知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地学习,在“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为教育主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元认知、元认知技能的内涵

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通俗地说,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认知主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1)元认知主体知识。即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元认知任务知识。即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元认知策略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控制包


括检查是否理解、预测结果、评价某个尝试的有效性、计划下一步动作、测查策略,确定当的时机和努力、修改或变换策略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等等。概括起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视,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一般来说,元认知控制与认知目标、认知课题和情境等因素密切相联。

元认知能力(技能)指“表现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上,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1]元认知能力大小对学生学习成效高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地学习,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这种能力尤为重要。 二、训练学生元认知技能的重要意义

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是搞好学习的先决条件。“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2]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学会学习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合理使用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了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调节。 一般来说,元认知能力是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但如果一个人元认知水平很低,认知水平要达到高水平是很困难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元认知发展方面水平较高,元认知能力较强。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根本原因不是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不同,是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不高。元认知对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成分。腾伯格在《超越智商》一书中提出智力三重理论,将智力分解为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其中元成分在功能上与元认知完全相同。斯腾伯格将元认知列入了智力范畴,认为元成分是三种成分中最高级、最重要的成分,始终处于高层次的管理地位,元成分(元认知)在智力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3]因此,元认知的发展直接反映与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成为人学习的先决条件。 2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元认知使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自我调节表现在学生自觉制订计划、主动选择学习方法与策略,监控认知活动的执行过程,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相应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整和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元认知把主体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有效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认知活动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掌握较多的有关学习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善于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较强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元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在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缺乏,也不善于根据学习材料、


学习任务的采用灵活的策略,通常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可见,元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元认知能力能弥补认知能力的不足。有实验研究证明,高元认知能力者解决问题的表现比低元认知能力者要好,而元认知能力高而一般能力差者较之元认知能力差而一般认知能力高者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好。[4]这说明良好的元认知能力,使个体更能有效地获取信息,组织和运用信息,避免了由于一般能力低造成的损失。反之,如果一般能力高,而元认知水平低,由于缺少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使认知活动的进行缺少计划性、目的性,导致问题解决效率的低下,成功的可能性也降低。所以元认知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一般能力的发挥。

三、课堂教学中元认知技能训练的策略 元认知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而提高的。训练是元认知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关键。元认知能力是通过实际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元认知技能可以在专门的训练课上进行,也可以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中进行元认知技能的训练,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很少使用认知策略,表现出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要对认知活动实施一定的监控和调节,缺乏或根本没有元认知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证明与讨论认知活动,让学生认识元认知。比如,教师可以用评议把解题过程告诉学生,或故意出错再补救措施让学生明白元认知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讨论问题难易程度等让他们认识元认知。

(二)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传授元认知主体知识。学生有了主体元认知知识,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学习特点以及自己在学习某些内容时的局限。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做出客观评价。既要包括对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他人和群体的评价。在教师的不断评价中,学生就能获得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特点的认识,并从教师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与他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过对比,明白自己的认知优、劣势,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传授元认知任务知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难度、性质的认识,会决定他在该任务上分配的精力、时间的多少,从而影响认知策略的选择。让学生了解认知任务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可以向个体讲述不同的认知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任务如果以不同的方式来考查,也会对个体解决任务的成绩产生影响。

3、传授元认知策略知识。应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认知策略的特点、选择和具体运用方面。教学时注意教向学生认知策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告诉学生应用策略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更有效,道什么情境使用什么策略最适当,达到目标最佳。 (三)进行元认知技能训练。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具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评价、总结和监控,进行高效学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认知能力再强,有再多的策略性知识,也不可能把学习搞好。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主要的方


法包括: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游戏、角色扮演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示范指导。示范指导能够教会学生自我监控的方法。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思路、方法和规律逐一示范给学生,对于年龄小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出声思维”让他们复述解题过程,碰到解题障碍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解题后可以让他们总结规律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3、组织讨论。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对由使用元认知技能而产生的结果产生体验。在讲解了某一认知策略之后,可以提供一个表面内容不同但实际结构相似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问题。教师也应当对由于认知策略的参与而产生的认知活动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做出对错或等级的评定。当学生顺利地获得问题解决之后,原有的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有助于认知策略的迁移。

4、课堂适当留白。留白是山水画的一种手法。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不是通篇都泼墨山水,应该适当留白,这才显得意境深远,让人暇思无限。所以好的课堂教学也应该适当学会留白,让学生有独自思索的时间,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思维中遇到哪些困难,自己采用什么策略去克服,效果如何等。

5、及时反馈。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既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又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点目标和必要手段。教师应尽可能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评价他人(老师或同学)并同时被他人评价的机会。这种互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将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外部反馈,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反馈。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1卷第1.20022.

[2]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3]Sterberg R J. beyond IQ [M].CambridgeEnglandCambridgde University Press1985.

[4]程素萍.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2deb1980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