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祸福难测

2023-06-19 21: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祸福难测》,欢迎阅读!
刘心武,红楼梦,难测,祸福,续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祸福难测

作者:东

来源:《时代中国》2007年第01

关注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是看了2005CCTV-10的《百家讲坛》栏目。听说他续写《红楼梦》的消息,其实我还是比较期待的。

经典文学是历史的产物,对经典文学的认识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文学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经典文学尤其如此。由于社会意识形态或研究者个人的思想倾向、文化视野或审美品位上的种种局限,每个时期的经典文学解读都难免会有文本信息的漏读或误读,这就给重读经典留下了极大的可能性空间。这给续写《红楼梦》结局提供了可能。 文化还原也是解读经典的重要途径。任何经典作品,固然闪烁着创作者的个性光芒,但无一不是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结晶。用心寻绎其文化原型及其演进轨迹,将会拓展经典的认识空间,也有助于把握文化传统的脉息律动。这为续写《红楼梦》结局出现的积极意义提供了可能。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文学中心的文学经典在整个文化格局下也难免不遭受挤压和抛离的厄运。当下社会,消费通过大众传媒的鼓吹,已经成为社会大众一种挥之不去的潜在文化心理。无边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弥散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市场经济与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氛围,使纯粹的逐利获得了某种合法性。文学经典走下神龛,成了大众满足消费欲望的一种并无特殊意义的对象。消费文化按照自身内在的逻辑与欲望渴求,把经典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全部打碎。对文学经典进行翻译、戏拟、拼贴、改写,追求经典文本的通俗性,这就是消费文化对文学经典所取的态度。这些作品的商业性动机和消费化倾向相当一致,而且操作方式十分相似。文学经典神圣性的消解与消费化趋势体现着现代性的世俗性要求。但经过戏仿、改编后的文学经典已经不是原初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充其量两者保持着一种互文性关系而已。续写《红楼梦》结局能逃脱这种祸福难测命运吗?

在我看来,续写《红楼梦》结局隐喻了文学经典在消费社会的命运。文学经典作为一个淡淡的背景,被消费的欲求所掩盖,剩下的只是一种空洞的能指的狂欢。文学经典以一种文化快餐的形式供人消费,成了商品社会打发时光、填补空虚的一种方式。对文学经典那种虔诚与仰视已经成了一种过去时。消费文化竭力通过戏仿及改写传统经典文本等滑稽方式,来瓦解其在历史中的尊贵地位,以弥合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鸿沟。

续写《红楼梦》结局暗示文学经典存在的根基正在消解。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体现为对历史元叙事的不恭,对玩弄哲学把戏的拒斥,对描述性、偶然性和非连续性的赞赏,以及对随心所欲打破种种规则的渴望。后现代否定传统,嘲弄连续性,消解历史感,信奉断裂性。如同尼采所说,上帝死了,这是一个诸神狂欢的时代,后现代文化为文学经典唱起了挽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3c703b02768e9951e738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