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故事

2022-09-04 00:1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邦彦的故事》,欢迎阅读!
周邦,故事,彦的

周邦彦的故事



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讲的就是周邦彦自己的一次宿妓行为。但是因为词中描写比较隐晦,后人很难得知到底讲的是谁。不管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讲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师师家里拜访,恰巧周邦彦也正好正在那里。情急之下,周邦彦只能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说是江南采摘上贡的,之后宋徽宗还和李师师谈笑了一番。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给听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后,便据此写下了《少年游》这首词。

其实细想一下,这个故事明显是不真实的,因为宋徽宗毕竟是一朝天子,他再怎么贪恋美色也会事先探察一番,周邦彦要是躲在床底下一定会被发现的。

《六丑》,词牌名。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中吕调”曲。据周密在《浩然斋雅谈》一书中所说,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诸领格字并用去声。

关于《六丑》的由来可以根据南宋词人周密在所著《浩然斋雅谈》中了解到,在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说:在北宋末年间,汴京有个著名的妓女叫做李师师,有一回在徽宗皇帝跟前唱了一支曲子,曲子很动听,可是连精于音乐的这位皇帝也不知道是一支什么曲子。他就问她:是谁人写的?李师师就回答说:这叫《六丑》,曲的作者是周邦彦。后来,徽宗皇帝特意为此事召见了周邦彦,问他曲子的名字为什么叫《六丑》?周回答说:因为它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段,所以才取名《六丑》;可是要唱得好听却是不容易的。

《六丑》是周邦彦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调,也是宋词发展到灿烂时期的一个珍贵的产儿。关于这首新调《六丑》中最典型的词作就是彭元逊所写的《六丑·杨花》。在《六丑·杨花》这首词中,作者借助杨花写身世,寄托故国之思。其特色在于不写杨花之形与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过杨花产生联想的语汇营造境界,来引导读者进行想象和联想。 对于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周邦彦,他是集词学之大成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神宗时其是一名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而被擢为太学正,担任了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位。在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关于他的代表作甚多,曾在宋神宗时,他就写了一篇《汴都赋》,来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他不但精通音律,还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在他的大多作品中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因此在他众多的代表作中就包括了《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龙吟·章台路》《少年游·并刀如水》等等。

关于这首《兰陵王·柳》,是一首讲述伤别离的词,主要写了作者离去的愁苦。此词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苏幕遮·燎沉香》则是表达了作者周邦彦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中通过对荷花姿态的描述,以及江南风景,江面上的渔郎这些情景的描写,着重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少年游·并刀如水》这首词与上面两首则是不同,这首词作者通过来追述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来抒发心中自己的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痛苦。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691b08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