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7-24 16:31: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海门市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欢迎阅读!
海门市,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海门市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富民经济、活力经济、主流经济,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战略。民营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大力支持,在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民营经济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长。国家统计局20098月统计,到20096月底,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92.35户,注册资本12.81万亿元,从业人员8212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长5.31%9.11%3.9%;实有个体工商户3063.63万户,资金数额9851.3亿元,从业人员6099.60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长5.01%9.3%5.59%。海门市(以下简称“海门”的民营经济为海门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2009年底,全市累计个体工商户达47073户,私营企业 21122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34亿元,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184.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73%吸收了8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72%的财税份额。民营经济从当初不被认可、限制发展,到现在逐步开放、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当前,海门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不少民营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民营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调优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和民营企业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概述民营经济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海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拟供海门市委、市政府决策时参考,

- 1 -


并期望对沿海地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民营经济概述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1、民营经济的概念。

于“民营经济”的概念,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权威的、确定的定,有关刊物或同仁的解释也往往各有侧重,统计部门的统计口径也不尽致。有的把我国经济分为三类: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有的把外资经济划入民营经济统计;有的把集体经济列入国有经济范畴;等等。 “民营经济”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焦点主要在于对集体性质企业怎么看。严格地说,我国集体企业的本质特征是资产属于本企业职或本区域民众共同所有,并由产权所有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城镇集企业多属于前一种情况,乡镇或村办的集体企业多属于后一种情况。从广义上讲,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民有”或“民营”。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许多集体企业“官办”的味道很足,有的被人们称为“二全民”、二国营”、“大集体”。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对原有的公有制企业进改制的时候,出现了“公有民营”的称谓,这里所指的“公有”,既有国有”的含义,也有“集体”的含义。这一界定把“民营”与“集体”分离开了,自然就缩小了“民营”的含义和范围,这就是狭义的理解。

我国理论界的研究看,对“民营经济”这一概念的认识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

是所有制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民营经济是于非国有经济的范畴,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经济,是完全的非营经济,是公有与私有混合的经济。按照中国目前的统计分类,民营经包括除国有经济外的其他一切经济成份,即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以及其他经济。其他经济中,主要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

- 2 -


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等。换句话说,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直属机构的法组织或自然人以自有资本、租赁资本、借贷资本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享有相对独立的收益权和投资权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是经营主体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民营的概念在国内外早就使用,民营是相对于国营、官营而言的,民营经济是就经营主体而言,不是有制概念。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主的经济,是利用民间的资金、民间的法、民间的力量,由民间人士办的经济。它大体上相当于非国有经济,比非国有经济还要宽,国为国有经济也可以实行民营,例如把国有企业承包租赁、委托给民间人士经营。这样,民营经济就包括个体、私营经济,镇企业,民营科技业,股份合作制和“三资”企业中的外资经济,股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等七块。也就是说,民营经济是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

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体现一定的所有制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经营方式。是,从层次上讲,前者更具有本质意义和决定作用。上述两种观点都强民营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即非国有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两种观点都存在一些不足。(1)两种观点都过于宽泛,使人们很难准确把握(2)种观点都把外资经济纳入了民营经济的范围,这显然没有考虑民营经济中主体是否有国籍的资格限定(3)第一种观点将处在变革中的城乡经济入民营经济范畴,从而得出民营经济是公有与私用的混合经济,这种结论难以接受实践的检验。(4)第二种观点将国有民营也纳入非国有的范畴,值得商榷。经营方式的变化并不能导致所有制的变化,我们不能将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的国有民营经济视作为非国有经济。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拟对“民营经济”做如下定义“民营经济”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

- 3 -


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本文所研究的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2004130日,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根据此《意见》,南通将改革开放后诞生的“原生态”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改制中转型成的民营企业和近年来兴办引进的各类民?企业,统称为民营经济。近几年来,为及时掌握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海门市对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建立了统计分析制度。海门对民营经济的统计范围就是按照狭义的民营经济概念来划定的。

2、民营经济的特征。

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明显的特征。

1)主体多元,产权明晰。从产权关系上看,民营经济具有产权主体元化、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民营经济是将产权明确到某个自然人或者某些自然人(股份),由民众来进行经营的经济。民营企业多数为自筹金、自由组合的经济实体,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或集体筹资创办的企业,其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都比较明确。

2)自主经营,机制灵活。从经营机制上看,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比较健全,他们是中国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并且正在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庞大经济体系。由于民营经济自主经营、利益独立的特,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快速反应,在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以求自身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知变、应变、善变能力强,恢复较快,2008-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在全国有近10万户民营企业被迫倒闭、出口市场严重受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出口仍占全国总额的68%全国经济增量80%来自民营经济,主要是得益于民营企业迅速应变,调整发展战略、开拓新的市场取得的效果。

- 4 -


3)份额很高,单体偏小。从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上看,民营经济有“铺天盖地”的气势,但“顶天立地”的企业不多。民营企业数量多、门类全、产业领域宽,吸纳就业的空间大,对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突出。到20096月底,我国个体工商户达3063.63万户,私营企业有692.35万家,在上述民营企业中,80%以上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它们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投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已经成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但与国企和外企相比,民营企业单体规模明显偏小。 4)起点较低,易于创业。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起点低、规模小、投资少,适合人人就业、家家创业,这对促进城乡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富裕百姓,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对带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依法经核准登记后,成为个体工商户。”根据《条例》规定,只要16岁以上的守法公民,只要有一定的技能和经营场所,都可以从事经营活动,不受资金的限制。私营企业,根据不同的注册资本交纳相应的费用。从2009起,国家为了支持和鼓励公民创业,还取消了个体工商执照的登记费等费用。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创新

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成长,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来。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每一次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创新,都带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民营经济30年的发展,是党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30年。改革开放30,民营经济在理论创新上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是从“资本主义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

- 5 -


济在国家规定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度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同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这一阶段,民营经济禁区全面被打破,个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私营经济得到认可。

第二次是从“必要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和制度上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营经济的发展地位得以确立,环境更加宽松。的十五大将民营经济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三次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突破传统束缚,提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平等” 志着中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基本制度层面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正确方向。这预示着我国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并将逐步完善。

- 6 -


从具体的政策上来说,“非公36条”是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052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因文件内容共36条,这份文件通常被简称为“非公36条”。“非公36条”发布后,各地都按照“非公36条”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必然性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民营经济在我国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发展,有它存在、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必然性。

1、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发达的阶段,小平同志讲初级阶段起码要一百年,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2009年我国的GDP虽然仅次于美国、日本,排全球第3位,但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却在100名之后;科技支撑力、单位产值等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低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单一所有制,缺乏活力,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确立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发展民营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 7 -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做出决策,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选择,这也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做出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要求多种所有制并存、各自发挥作用。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实质上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经济完全实行公有制或者基本上是公有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真正的竞争,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有竞争,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只有通过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才能发挥出来。因此,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是实行混合所有制,或者所有制的多样化。发展民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壮大的民营经济,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实际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大致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或者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成正比。繁荣的民营经济成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3、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人民走向富裕的必然要求

人民的致富愿望是合理的、正当的,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广大人民的致富愿望。如何实现全国范围的普通群众从温饱到小康、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致富呢?有人说把地种好了能致富。这里不排除少数人少地多的地方靠种地能富起来,但从全国大范围而言,则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我国人多地少,种好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弄不好连吃饭也可能存在问题。也有人说农民靠进城打工能富起来。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城门紧闭,不允许农民进城做工,现在要进步得多、公平得多。但进城打工只能挣些活钱,有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活络一点,但要实现富裕可能性不大。归根到底,人民的富裕只能靠人民自己去创造,靠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人民致富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海门

- 8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83元增加到2009年的43000元,30年翻了15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有统计数据记载)的1009元增加到2009年的20600,增长了近2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有统计数据记载)的206元提高到2009年的10002元,增长了48倍多。海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

4、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质变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及矛盾运动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这个潮流面前,“顺则兴旺,逆则衰亡”,谁也不能例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我国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我国的主权、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谷歌敢向中国政府叫板,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澳大利亚几大矿业集团联手抬高矿砂价格,对中国进口矿砂价格进行垄断便是例证。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如果我们应对不当,会导致我国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能力和保护市场的能力下降。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独特优势,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二、海门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



- 9 -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海门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军基本现代化,推动全民创业、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发展民营经济是海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军基本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协调、和谐、可持续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民营企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改革开放之初,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的床上用品十分粗糙,但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现在有的产品如凯盛、美罗、天马、天发、心愿等成了江苏省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有的从当初的乡镇小企业、家庭作坊,发展成为税收超千万的现代企业。凡是发展好的民营企业,都是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者。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内涵发展,并坚定地实施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有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00,海门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12.75亿,其中,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106.8亿元,50.2%;到2009年底,海门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1622.70亿元,其中,有工业企业总产值0.32亿元,占比仅0.02%港澳台和外资工业企业总产367.87亿元,占比为22.67%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1254.51亿元,占比为77.31%。十年中提高了27.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名副其实地支撑和推动海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见下表)

2009年海门市按经济类型分工业产值

单位:亿元,%

国有经济 外资经济

工业总产值 0.32 367.87

总产值占比 0.02 22.67

- 10 -


民营经济

资料来源:海门市统计局

1254.51 1622.70

77.31 100

200911月,中共海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响亮地提出“大干快上、大展形象、大显身手,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提出要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主抓手,3年时间确保财政收入翻一番,5年时间确保GDP超千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海门市基本现代化的进程。



(二)发展民营经济是海门推动全民创业、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途径

民营经济是建立在广大群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基础之上的,它是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事业。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全民创业、扩大城乡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越发达,就业就越充分。2000年,海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为6.32万人,2009,增加到33.94万人,10年增长4.37倍。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许多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城乡剩余劳动力。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门的广大民营企业家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纷纷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200人,其中新增大学生就业1720,帮助30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年来,海门平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2009年为2.52%。这表明,发展民营经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时代性的就业问题。由于海门在推动全民创业方面所做的突出成绩,20097月,海门市被评为“全国全民创业示范市”。

(三)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加海门城乡居民收入、推进社会和谐发

- 11 -


展的内在诉求

发展民营经济实质上是体现了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城乡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说到底,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百姓经济、实惠经济。正是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民创业,促进了下岗再就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由农村向城镇的集聚,城乡居民的收入才有大幅度地提升。2000年,海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55元,城乡居民储蓄79.37亿元。2009年,3项指标分别增加到了20600元、10002元和308.9亿元,分别增加了2.83倍、2.24倍和3.84倍。据统计,南通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小,为12,江苏为12.57,而全国的比例为13.3。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广大百姓的共同富裕。在自己富裕的基础上,海门的许多民营企业主“致富思源”,富了不忘国家,富了不忘乡亲。有的帮助周围群众脱贫致富,“出现一个富裕户,带动一批贫困户”;有的积极赞助“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2009年,海门民营企业家们募集慈善基金1051元。江苏赛城集团总裁、三星叠石桥家纺集团董事长,10多年来,每年选定50名贫困学生,作为资助的对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给老百姓提供了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让群众有产业可依,有业务可做,有工作可干,有钞票可挣,迅速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海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县域经济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或就业,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无工不兴、无工不富。在海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的经济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1978年,海门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827.420.8,农业占主导地位,到1985年二产占比首

- 12 -


次超过一产,1995年三产占比超过一产,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60.233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海门二产比重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富民强市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促进了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又提高了城市化水平。2009年,海门城区面积已拓展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1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8%2009年,海门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全年施工面积256万平方米,新销售商品房103.5万平方米。民营经济发展,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和工业化又促进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三、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上海隔江相望,被舆为“长三角上小浦东”。全市总面积1149平方公里,人口100,下辖21个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是著名的“纺织之乡”科技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3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农民人均纯属收入10002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6.860.233。在2007年率先建成苏中苏北全面小康第一达标市的基础上,连续9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31位),五度入选美国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十强县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十强县市”“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市、区)”和“2009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海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海门依托优越的区域条件和资源优势,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海门经济中的主体

- 13 -


经济。



(一)海门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海门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基础比较雄厚。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三星叠石桥绣品市场等一批个体工商户、私营作坊为代表,工、商、运、建、服等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兴起。周边农民,利用农闲和空余时间,加工被套、枕套、床单、绣品等,到农贸市场“躲猫猫”式地出售。随着国家对个体私营商贩经营的逐步放活,他们开始将自产的产品在市场设摊,公开叫卖。产销两旺之后,他们开始雇佣工人生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个体私营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2000,全市累计个体工商户已有2.48万户,私营企业1468,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10.84亿元,从业人员6.3万人,全市个体私营工业产值达106.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近半壁江山。2002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全市民众的创业热情竞相迸发,2003年全市民营工业产值达40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达52%确立了民营经济的主流经济地位。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产值接近600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95.54亿元,列南通六县()之首。2005年,海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争创“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奋斗目标,从此,民营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09年,海门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1.23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64.5%,高出南通平均数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民间投资额195.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6%,同比增长29%,高出南通平均数8个百分点;引进南通市外民资项目242,注册资金52.8亿元,单体规模2181,高出南通972万元。2009年度南通市民营经济综合考核评比中,海门列南通各县市之首,为顺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造“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门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14 -


从发展现状看,海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六大亮点: 1、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个体工商户4.71万户,私营企业2.11万家,从业人员33.91万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3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6.8%187.5%85.2%188.2%。其中,2009年全市净增个体工商户6980户,私营企2415家,私营企业注册资金69亿元,在高平台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009年海门民营经济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影响力和引进民资的质量等均列南通县市区第一,综合考核竞赛获南通市第一名。

2、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民营经济单体规模进一步加大。到2009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387万元,同比增长29 %。新增注册资金超1000万元的项目154个,3000元以上的项目60个,同期分别增加12%17%企业组织结构得到逐步改善。营企业净增数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68.4%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中公司制企业占比68.6%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占当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净增额的比重达89%三个占比均高于南通规定的“三个60%”的要求。随着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向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市已有684家民营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83家民营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民营高新技术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30%,在规模工业产值中占比达33%20052009年,全市民营企业申请专利5410多项,授权专利2720多项;科技成果获奖110项,有效提升了海门民营经济的质量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2009年,全市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95.2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6%;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收从2005年以来持续保持强劲增势,年平均增幅在30%以上。2009年,民营经济入库税收21.2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4.5%中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核电用大口径不锈钢无缝管惟一的供应商。该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市场优势,在核电、石化、煤制

- 15 -


油领域扩大产品,由单一的不锈钢无缝管向不锈钢、合金管无缝管发展,每年投入超亿元,去年入库税金1.2亿元,成为南通市民营企业入库税金龙头老大;营经济所涉及的领域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会。至2009年底,全市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4万人,是2005年的1.85倍,民营企业吸收城镇就业人员7200人,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00人,占全市城乡新就业人数的9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遍布全市城乡从事商业、服务、饮食修理等行业的近万个经营网点,为完善城镇社区服务、开拓农村市场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企业主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兴建学校、救助贫困、造桥筑路等等,5年,民营企业家向海门慈善总会捐款达1亿多元,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4、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海门市一大批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和有效投入融为一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18家,认定数居全省县市第二、南通第一;南通市级以上技术中心24家,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18家企业具有产业标准化制定资格,500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市民营企业注册商标达3640多件;获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苏名牌产品36个;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25个。2009年,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也不断增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并被列入全国首批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县市。通光集团将打造全国最大的特种光缆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目标,并扩大“特种”领域,开发节能扩容导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跻身南通民营企业前50强。金雪集团在危机中巧打经营牌,企业发展逆势上扬,去年也跻身南通前50强。家纺是我市民营经济最集聚的板块,海门市的家纺企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发展,从加工型向品牌型跨越,一批家纺企业脱颖而出。凯盛家纺、新辉纺织、小鸭卧室用品等家纺企业都跻身南通民营企业前500强。

5、板块经济日益彰显

板块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内,众多企业从事相同或相近的产业或经营模式



- 16 -


的经济形态。南通市民发办规定,板块内企业要3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板块年收入20亿元以上。目前,在海门境内,已形成了西部家纺,中部木业,北部不锈钢、机电,东部生物医药、缝纫机针等6个民营经济板块。2009年,上述6个板块经济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利税55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34.5%和利税总额的36.6%特别是西部家纺板块经济成效明显。目前叠石桥家纺市场拥有3000多个铺店门面,1万多个经营摊位,900多个企业,其中,销售超千万的企业有200多家。2009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净增私营企业237家,注册资本7.3亿元,净增个体工商户868,引进市外民资金6.18亿元。家纺用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产品远售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实现市场成交额350亿元。以生产加工非定型不锈钢制品、不锈钢装饰、装潢以及不锈钢制品材料和贸易为主体的不锈钢板块,注册登记企业及个体户达280户,其中规模企业11家,从业人员4480多人,2009年不锈钢产业实现销售26亿多元。以临江、三阳、悦来为中心的缝纫机针板块,主要生产普通机针和中档机针,其中普通机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中档机针占国内市场的30%此外,海门还有52个专业村,如包场镇的电碳村、三和镇的酒酿村、德胜镇的螺丝村、树勋镇的毛刷村、余东镇的足球村等,他们一村一品、一品一村,成为海门民营板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52个专业村中,从业家庭6700户、从业人员3.4万多人,销售收入56.7亿元,入库税收2.6亿元。

6、市外民资投入加速

2005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引进民资项目1430多个,注册资金276多亿元。引进的1430多个项目中,有1280多个是从南通市外引进的,占90%多;引进的276多亿民间资本中,南通市以外的有262亿元,95%。其中,2009年引进242家民营企业中,236家是从南通市外招商引进的;从投入质量来看,5年里,光从上海引进的整体搬迁企业达56 家,总投资52亿元,目前,已投入的有50家,且这些企业呈现出污染少、附加值高、对地方贡献大有特点。从南通市排名来看,我市引进市外民资的绝对值连续多年在南通各县区名列前茅。

- 17 -




(三)海门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门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尽管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层次偏低,竞争能力不强

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也是全民经济,海门产生最早的民营产业是家纺,它是海门的特色产业,也是当今海门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海门的工业产业结构为:家用纺织类占27%,装备制造类占35%,建材电子类占18%医药工类占20%。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海门三星镇的一些农户利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开始从事家纺的生产和销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海门市的家纺在全国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产品远销国内外许多大中城市。但是,深入分析海门市的1000多家家纺企业,投资超2000万元的企业只有200家,占全部家纺企业的20%左右;税收超200万的重点骨干企业只有20家,只占全部家纺企业的2%。面广量大的家纺企业还是微小企业,产销大,利润少。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家纺企业的不少产品是贴牌生产,家纺企业自主品牌也有,但与350多亿元的年销售量相比,很不匹配。私营企业使用的大多是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同时,民营投资投向仍主要集中在投资量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又激烈的传统产业。2009年,海门引进的184个超千万元的项目中,家纺轻工食品类项目有54个,占比29.34%

2、特大企业不多,贡献份额不大

从目前海门市的民营企业结构来看,企业个数不少,但特大体量的不多。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3449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外资企业571家,民营企业2877家,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83.4%3449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675,占全部企业的19.6%。在获得2009年度金银铜牌的106家企业中,营业收入1050亿元的企业有9家,50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税收5001000万元的企业45家,10002000万元的企业34家,2000

- 18 -


万元以上的企业27家,其中税收超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海门市税收最多的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也是通过近几年改制后才得于迅猛发展。年税负排名第二的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均税负也只有5万元。

3、企业家族经营,管理不够科学

家族经营制是海门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海门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庭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有的家族制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有的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管理半径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从而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居于要位,这就势必加剧专业化分工与家族管理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管理瓶颈制约。近年来,海门一些企业,特别是准备上市的企业积极地采用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

4、认识存在偏差,措施不够扎实

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稳定。年初慢,年底快;平时慢,考核时快。显然还有人为因素在里面。二是主动性不强。客观上,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有的乡镇、有关部门,行动松懈、创新不足、服务不够。三是组织力量不足。有些乡镇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不很重视,从领导力量分配,到具体招商人员的安排,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乡镇民发办只有主任一个人在忙里忙外,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数字的统计上,没有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做更多的服务工作。四是考核不尽合理。由于多年来形成的重外资轻民资的考核体系,有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外资上,对民营经济讲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忘了。

- 19 -


5、整体素质不高,创新意识薄弱

一是企业家素质偏低。一方面,有的企业家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尤其是管理理念不新。另一方面,企业对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也有一定的缺陷,对市场和政策反应不够灵敏。一些企业家还存在小胜即喜、小富即安的思想,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在一些特色产业村调研,村干部在谈到交通不便的问题时说,那里的业主不想把路修好,他们认为,路好走了,检查的人来多了,上交的税费也就多,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显然没有算好大帐。二是创品牌能力不强。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为其他企业加工的阶段,自创品牌能力偏低,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为贴牌产品。家纺生产是我市的主要行业之一,但不少企业还只是来料加工。即使一些有产品商标的企业,对名牌争创重视和保护也不够。目前海门家纺行业还没有一个国家级品牌。三是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对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时,把目光停留在眼前利益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不足30%

6、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企业发展

与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海门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资本主要来自个人和家庭的积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扩张的动力大大增强,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要求,外部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海门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缺乏必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加之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体工商户自身素质问题及信用度不透明,符合贷款条件的少,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即使对民营企业贷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有制歧视,不仅受到银行贷款总额的限制,而且借款手续繁,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借贷利率高。据对海门97家民营企业调查,认为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太严、贷款成本太高的占77%,认为银行贷款手续繁杂、要求过高的占23%,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20 -




(四)对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通过前文对海门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人认为,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看,虽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国家的土地、信贷政策也将更加趋紧,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力不断加大,一些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可否认,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非常有效,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环境、区域发展环境、资源环境及“长三角一体化”与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叠加优势,对海门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看,随着载体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等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海门的民营经济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为海门经济的主力军。海门面对前所未有的潜能和优势,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海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四、海门民营经济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海门民营经济是在不断适应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向前发展的。研究探讨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必须要对其内外环境进行认真分析,作出科学判断。



(一)宏观环境为海门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如前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突破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法律和社会实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 21 -


进一步明确“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20036月,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南通调查考察工作时指示:南通要努力盯住温州,追赶温州,把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成为江苏最发达的民营经济。2004130日,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2005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36条”)正式公布,这份破天荒的文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南通及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民营经济领导小组,进一步营造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一个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新一轮民营经济的发展高潮已经在形成。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基本确立,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尽管我国遭遇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挑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应对下,我国经济很快由下滑转向企稳,进而呈现企稳回升、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发展顺利实现“破八”目标。2009111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3%,呈逐月上升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税收完成5.85万亿元,同比增长7.1%。截至2009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718.5万户,2008年底增长9.29%,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0%左右;注册资本13.6万亿元,较2008年底增长15.8%;雇工人数6985万人,较2008年底增长9.2%。去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达18.2%,高于全国8.8百分点;私营企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1%,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虽然依然下降,但降幅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民营经济再次凸显抗逆性强的特点,展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重新步入较快增长的轨道。所有这一切,为海门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 22 -


2、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海门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向好作出重要贡献,进一步发展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仍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际国内复杂多变形势的影响下,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海门民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当前,对海门民营经济仍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达国家纷纷扩大内需、刺激出口,导致外部需求下降,对海门民营企业的出口恢复带来更大压力,外向型民营企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是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20089月开始,国际原材料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上涨以后大幅回调,使出口企业产品价格降幅,更为剧烈,使中小民营企业生存难以为继;三是国内出口退税率下调增加了外向型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了其利润空间;四是一些企业过于依赖廉价劳动力,随着用工成本上升,生存压力增大。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海门部分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二)海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海门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又身处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海门民营经济发展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1、独特的优越条件

海门靠江靠海靠上海,处于“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处于黄金水道长江与黄海的“T”形交汇点上,处于全国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心上海及苏南发达地区的一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处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江开发、沿海开发叠加区域。在海门东西宽50公里范围内,有4条已建、在建和待建的过江通道与上海及苏南相连。在150公里范围内,有3座机场、4座港口。海门有多座外贸口岸作依托,工贸和科技信息灵通,物流顺畅。当前国际资本和制造业正加速向“长三角”转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上海世博会、浦东开发,上海和苏南自

- 23 -


身产业也在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随着海门“四大增长极”载体的打造成功、苏通大桥的通车、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海门通过积极参与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上海都市圈江北板块中的重要一员,与整个长三角地区融为一体,将会有力推动海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扎实的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海门民营经济得到了裂变式的发展,思想观念、创业热情,载体建设、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科技水平,投资环境、服务能力等等,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海门民营经济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扎实基础。

一是全民创业和全民就业氛围浓烈。海门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关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入手,通过政策调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等环节,推动全民创业。目前,全市已形成千家万户忙创业的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是载体建设和产业结构日趋完好。从2005年开始,海门以打造“四大增长极”和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为主抓手,载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近4年,海门经批准新整治、围垦了2万多亩可利用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海门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78年三次产业比为51.827.420.8,农业占主导地位,到1985年二产占比首次超过一产,1995年三产占比超过一产,2009年三次产业比为6.860.2332009年,二、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提高44.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向较高层次上的跨越。

三是人才培养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2009年,海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000人,其中,民营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830人,占比为85.4%,总人数分别比1979年、1989年和1999年增加31.9倍、4.2倍和3.1倍。2009年,海门拥有专任教师7615人,分别比1979年、1989年和1999年增加148.6%110.9%103.1%。从20052009年的5年时间里,海门获南通市以上科技成果奖109,其中,特等奖1,一等奖5,二等奖16,三等奖60,四等奖27个;申

- 24 -


请专利5640件,其中,授权2580件;有18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企业评为南通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4家企业认定为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四是投资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海门连续多年开展“项目建设年”“重大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发展服务年”等活动,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海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企业问题解决月、服务企业百日大会战、部门“千人帮千企”等专项活动,与企业共同应对危机。主动呼应国家出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对接、跟踪国家、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个政策文件,在企业融资、税费收缴、技改创新等方面予以帮扶,让利于企,让利于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海门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放在上述大环境、大背景下思考。如今,海门的民营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整经济结构、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都将成为今后几年海门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五、促进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促进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

()目标定位

“十二五”期间 ,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培养一批知识型、创新型、战略型、职业型的民营企业家,形成一批具有著名品牌、核心技术和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努力构筑增长方式集约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规模“航母”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实力上台阶。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基本实现

- 25 -


民营化,累计私营企业达到3万家以上,个体工商户达到7万户以上,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万人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达85%以上,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0以上,培育发展年纳税超亿元企业5家,5000万元企业10家,2000万元企业60家,1000万元企业100家,超500万元企业250家。

(二)总体思路

海门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海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以民有、民办、民营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以民资、民智、民力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江苏沿海沿江开发中抢占机遇,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谋取先机,在体制创新中增强活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品位,在整合市场资源中拓展空间,在提高服务水平中优化环境,为海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政策措施

1、全力推进思想解放,创新全民创业思路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创新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创新的首要任务是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海门的现有条件和潜在优势,不断开拓海门全民创业的新思路。一是消除思想障碍,营造创业氛围。思想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和与时俱进的力度,决定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全民创业的思路。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要大胆地解放思想。发展非公有制本身不会带来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要从“控制力” 和“质量”上

- 26 -


去理解,而不应简单地强调“比例”和“数量”。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有利于打造和谐社会。所以,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我们要扫除一切思想障碍,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放开手脚,大胆发展。二是发挥媒体作用,组织宣传发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关系到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要在学习、贯彻、落实的同时,发挥媒体作用,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要大力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强化尊重纳税人、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意识。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典型事迹,树立民营企业的正气,倡导全社会向优秀民营企业家学习。要抓住一些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典型案件,开展讨论,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事事营造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服务引导,维护平等竞争。建立市镇两级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对话交流制度和市四套班子领导与民营重点骨干企业挂钩联系制度。根据每个企业发展情况,对重点企业进行动态保护,增强对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目前,虽说国家《宪法》已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务院36条也给予民营经济发展相应的政策,但实际上很多政策至今落实不到位。我们的民营企业在税收、金融、投资、土地征用、电力调配等方面享受的待遇远没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好。因此,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则成为当务之急。比如,就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登记注册条件实施并轨,一视同仁,不再厚此薄彼。就企业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也应该同国有、外资企业平等相待。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职能部门由传统的“管理”政府向现代的“服务”政府转变。

2、实施企业制度创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逐步由家庭式管理向公司化管理转变。因为创业者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管理者,企业规模很小的优秀管理

- 27 -


者并不一定能管好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制并不等于必须实行家族式管理。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体制落后、产权模糊的家族式管理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二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尽快完成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职业经理人的转变。引进职业经理人可以给家族企业注入活力、帮助其组建适合发展需要的管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职业经理人是解决家族企业管理弊端的最佳方法。在建立职业经理制时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亲属管理链向职业经理制转变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因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参与创立的企业,都有一份割舍不了的感情,并有经济利益掺杂其中,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家族矛盾甚至企业动荡,不利于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 ,要设计好“减震器”,防止企业出现剧烈震荡。二是,民企经理职业化的前提是民企体制的股份化,只有按照股份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民企的职业经理制,有利于民企的跨越式发展。

3、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创新体现科技进步的程度,科技进步的表现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具有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否能够快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海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关键生产技术的装备比较落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一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建科技创新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强化技术依托,构筑各种各样的公共创新平台。引导民营经济实施名牌战略,创立知名品牌。二要加大对民营经济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和名牌产品,按照ISO900090019002等标准予以确认。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创名牌、上水平、抢市场。三要鼓励民

- 28 -


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工艺装备改选和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4、改善金融服务环境,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融资难是制约海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拓宽融资渠道,下大力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尽快使民营经济贷款规模实现与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相匹配。一是对产品有市场、益高、信誉好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予以支持,在信贷结算、汇兑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允许民营企业以房产、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抵押取得贷款。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上市条件、在行业中具备领先地位、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在上市辅导期内,政府制定一企一策,助推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鉴于海门的实际情况,可通过财政、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支持市级“海门市金信担保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扶持海门市另两家行业性和区域性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鼓励民间投资、社会募集、会员风险保证金等多渠道来筹集资金,筹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资本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针对担保难问题,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促其提高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及专业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信用差的企业,加以限制,促其诚实守信,规范发展。

5、大力推进三名工程, 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品牌是企业市场竞争致胜的法宝,是技术、质量和市场需求的综合体现,牌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现在,民营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大提高,必须切实推进“名企、名品、名人”工程,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注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积累。一要壮大名企实力,实行规模经营。有规模才能有实力,有规模才能有效益。要引导民营企业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立志干大事、创大业,“大干快上、大展形象、大显身手”,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不断扩张规模,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以资产为纽带,大力支持引

- 29 -


导民营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尽力缩短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进而迅速实现裂变扩张。要扩大经营领域做宽民营经济。海门可以借鉴浙江的成功做法,鼓励民营企业在做大主产业的同时,放胆投入一些周期短、回报率高的第三产业,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交通、通信、旅游、服务、房地产等传统的行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信息咨询为代表的新型产业,使民营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二要提升名品形象。业的生命在于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海门的企业是无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如果不严把质量关,产品的生命也不会长久,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要重点做好优势产业的整体创牌策划,引导有较强创牌能力的产品和商标法,积极向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冲刺,做到成熟一个创建一个。要加大财政奖励的力度,进一步营造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走出海门,叫响自己的品牌,扩大企业社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要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或拥有名人所产生的效应,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要打造更多的企业家成为名人,用一位名人带出一批名人,让名人产生裂变效应,发挥名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6、不断优化人才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天下者必先取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不再像过去一样是企业的成本,而是企业的资源,这种资源不像别的资源那样会枯萎,要用得好,反而会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因而,建立和完善人才选用和培养机制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能否具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市场竞争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汇集核心人才,构筑企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一要注重创新选拔任用的模式。要通过多种渠道,挖掘企业内部潜在的人才资源,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内部竞聘等新的用人机制。在公司制企业,主要是按股权比例考核、推荐企业董事、监事,尤其是董事长,对于企业总经理及其经管理人员,则把选择、聘用权逐步落实到企业董事会,面向社会招聘,或在同行业联合体内或在企业内部

- 30 -


竞聘。无数成功的企业表明,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只有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才能缔造和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要取得竞争主动权,关键取决于法人代表和管理核心。因此,在通过市场招聘、学习培训引进和提升人才层次的同时,要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学历人才安排到经营管理岗位任职,力争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经营管理者,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懂经营、善管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二要注重转变人才引进的理念。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人才引进上频出新招。他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从争夺“现成的人才”发展为寻找“人才的苗子”。从他们的新举措、新理论里,我们的民营企业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方面,要高薪引进人才,重点是大学生、研究生,建立研究生、博士生柔性流动机制,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另一方面,不应单纯地将目光盯着名牌大学的学历、文凭,应该立足企业实际,只要是企业急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在特定时期排忧解难,就要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大胆的引进。三要注重增强汇聚人才的吸引力。要使核心人才不仅能引得进,还能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要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在发挥精神、事业、道德等激励作用的同时,通过年薪、股票期权等方式,把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与企业资本长期保值增值直接挂起钩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经济激励力度。要从意识形态上,提炼企业的价值观、理念、道德准则等文化产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提高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并着力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解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结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营经济代表中国的未来”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城市的活力;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城乡的和谐共生;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辉煌未来。海门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

- 31 -


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贡献份额不断加大,正成为海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和突出亮点。“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的叠加优势,为海门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但是,海门民营经济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定位、创新机制、转变观念、调优结构、错位发展、产业升级,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是一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海门的民营经济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我们要抢抓机遇、不懈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海门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总量占比较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产业结构最优、贡献份额最多的产业,建成南通市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第一强市”





参考文献

[01]《海门年鉴》20042009年),海门市统计局。

[02] 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1月。 [03] 冰:《民营经济三十年》2008827日《南通日报》

- 32 -


[04] 吴志鹏、吴巍平:《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对经济复苏的关键作用》20095月。 [05] 莉:《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唐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7月。

[06] 王如平:《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厦门大学学报,20075月。 [07] 《幸福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7月。

[08] 朱晓俊:《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月。

[09] 梅、徐 莉:《关于中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党史文苑》20086月。 [10] 侯选光、徐建军:《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山东纺织经济》2009

年第6期。

[11] 杨李荣、黄明元: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性探讨》经济与管理》

20086月。

[12] 坤:《苏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11

月。

[13] 杨晓雪:《浅议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张家口职业技术学报》20081月。 [14] 张碧龙:《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西南大学政治与共公管理学

20091月。

[15] 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南通市民营经济统计月报》2007-2009年) [16] 中国城市民营经济调研组:《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调研报告》20087月。 [17] 《转型与与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通》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2月。 [18] 海门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2009年海门市工业经济概览》20103 [19于春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17日《人民日报》第7

版。



- 3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90d9ab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