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场景传播建构集体记忆——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建国70周

2022-04-28 10:2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用场景传播建构集体记忆——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建国70周》,欢迎阅读!
人民日报,建构,建国,场景,公众

运用场景传播建构集体记忆——以人民日报微信公

众号建国70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2019*****);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9*****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的客户端为媒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受众也得到更多的赋权。播的需求促进了场景技术的发展,同样的,场景成为调整媒介叙述方式的理由。对于场景的研究成为研究界的热点,场景传播成为新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在现实中,场景技术或许还未达到理想中的高度,但是场景思维已经形成。主流媒介依托场景思维,利用一部分技术,进行场景传播,帮助受众理解媒体,形成集体记忆,产生社会认同感。话语与记忆的关系十分密切,场景传播为媒介赋能,使得媒介在个人记忆、群体认同和集体记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概念解析1.1 场景

最早将场景这一概念运用到传播学领域的是科技记者罗伯·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他们在深入了解场景科技的迅速发展之后,提出场景时代即将到来。两位作者认为,场景时代的到来依靠种原力”——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罗伯·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着重强调因为科技的变化所以带来了场景时代,技术在场景中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关于场景的研究只是从技术出发停留在使用层面上,因此笔者将他们称之为微观场景派 在中国传媒界,不少学者也曾就场景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胡正荣教授认为:围绕个体存在的这一切就是场景。彭兰教授用场景一词来同时涵盖基于空间和基于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谭天教授将互联网的场景分为虚拟场景应用场景,国内学者减少对于技术层面的研

究,而是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理学等等角度出发,


试图构建出宏观的场景时代完整图景,因此笔者将其称之为宏观场景派

本文研究的场景是立足于宏观场景派,指的是一种人为构设且被建立的环境。场景在传播行为中被赋予意义,伴随着传播行为存在,当传播行为中止时,场景所包含的特定意义也会消失。所以场景传播的本质是特定情境下个性化、精准信息和服务的适配。1.2 集体记忆

首次提出集体记忆这一概念的是涂尔干的弟子哈布瓦赫,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哈布瓦赫强调记忆的当下性,不是记忆,是往事之后经由社会框架重新建构的。马丁·泽尔欧德认为媒介对集体记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者们认为,众媒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核心介质,也是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建构的集体记忆的连续叙事使之整合。大众媒介利用再现、蔽、凸显甚至是忘记的方式对集体记忆进行构建,在记忆的形成、传播和保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向积极的集体记忆提高民族认同感,维护权力的合法性和秩序性,有利于社会稳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时代已经过去,建构集体记忆也不再是大众媒介的特权。国内学者刘于思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个体的赋权为集体记忆带来公民化书写的可能性。通过传播者和受众得到双方互动,在竞争和对话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内容更加丰富,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统性争议更少,更有利于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aa2791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