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手指∣人教新课标

2022-04-14 01:3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手指∣人教新课标》,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下册,人教,手指,年级

《手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 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 一只手上的五 根手指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 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 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结构清晰严谨, 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 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认识五 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收集丰子恺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从中感悟到哪

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PPT2

2、了解作者:

丰子恺 1898 1975)原名丰润、 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 (今桐乡县石门镇) 人。1914 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1




《缘缘堂再笔》 《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 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词语的理解。(PPT4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

PPT3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三、 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

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去卩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 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课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作用。(

对句子的理解。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 秽物、毒物、 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 运用了排比的句式, 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 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PPT6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 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PPT7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 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PPT8

“养 敢于探

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PPT5




手指的全体, 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 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 的人生道理, 是文章表达的主 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PPT9

四、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是: 《桃花心木》 《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 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匆匆》 《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 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PPT10

七、板书设计 PPT11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一致

八、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 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刻画 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一细读课文,感悟写法一一品读课文, 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

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 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 行重点体会。 “品读课文,迁移运用”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 提升素养。所

以我抛出如下问题:

1 .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 .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这些问题的回答,大大扩大了学生的四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abc582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