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利与弊

2022-10-23 05:0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利与弊》,欢迎阅读!
中学生,接触,网络,利与弊



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利与弊



网络时代悄悄地但不可遏地到来了,它对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庭都不可回避地产生了影响,今天的中学生更是这一新生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说,网络是一个陷阱,进去了就迷失了自己;有人说,网络是有益的。中学生上网有利还是有害呢?

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覆盖全球每个角落,它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上网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学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重要表现。在快节奏的获取大量信息。当今社会谁不掌握网络技术,谁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掌握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中学生进入将来社会的必须课时。 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绿洲,但部分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网络这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学生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让心情得到更多的解放,心理得到更好的调节。

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未来社会,不懂网络的就是文盲。同时网络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利。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弊。 1、从长远的角度看去: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




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2、从我们身边说起:

第一、上瘾问题。大多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们爱玩的天性,而中学生的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性。

第二、不健康网站问题。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学校、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由于中学生的是非辨认能力还很差,经常浏览黄色和暴力内容的网站容易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严重者会出现人格分裂和精神变态。

第三、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若过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身体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第四、思维能力问题。人的心理状态是在环境与人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人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容易使他们形成的基本思维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高中生某,为了进网吧玩游戏放弃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先后13次盗窃他人财物,盗窃财物金额达9500元,全部用于个人上网,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某就读于一所省属重点高中,在校期间他原本是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全国高考结束后,欲想放松一下高考紧张情绪的某,被学校其他同学约到网吧玩。起先,李某对上网玩网络游戏并没有多大兴趣。在玩游戏风次过后,李某就被网络游戏吸引了,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大。从此,进网吧上网打“升级”“过关”便成为李某日常生活的目标。高考成绩出来后,李某被高校录取,面对高校录取通知书李某毫无兴趣,依旧每天打网络游戏到了去高校报到的时间,李某也不去报到,放弃了进高校学习机会。

随着李某上网吧上网次数、时间的增加,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不够上网的开销。于是,李某以找工作需要花钱为由,骗取了父母几百元钱,当父母得知李某拿这些去上网时,便不准他再外出上网。李某一气之下,拿了家中400元钱,一个人跑到外面网吧呆了两个星期。李某很快将400元花光了,为了筹钱上网,李某便跑到一位熟人家中偷了二三百元钱,从此以后,李某没钱上网就去盗窃他人的财物。

2005331日,李某在行窃时当场被警方抓获。经查,李某从20048月至20053月共盗窃13次他人钱物,盗窃金额9500元,全部用于上网。当办案人员询问李某为何走上犯罪道路时,李某悔恨地说:“都是网络游戏害的”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优秀的高中生毁于网络,究竟谁是罪魁祸首?将心灵的空虚寄托于网络的人们,回到现实中来吧,网络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

靠着一个小小的鼠标,网络带我们去领略遥远的过去和神奇的未来,带我们瞬间实现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be7061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