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注释、分析

2022-04-23 03: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蒹葭》注释、分析》,欢迎阅读!
诗经,注释,分析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国风·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除《蒹葭》外,还有《车邻》《驷驖》《小戎》《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为秦地民歌。秦本为周的附庸。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今甘肃天水故秦城),疆土逐渐扩大。《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所以在秦风中,有一种在别的风诗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注释】

①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洄: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从:追寻。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萋萋:茂盛的样子。 ⑥唏:干。 ⑦湄:岸边。 ⑧跻:高,升高。 ⑨坻:水中的小沙洲。 ⑩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干。 涘:si)水边。 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沚:同“坻”,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分析】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


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苍苍”“萋萋”“采采”近义;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内容也差不多。总之,这首诗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和结构特点。

2.试分析《蒹葭》一诗体现了《诗经》的那些艺术风格。

【链接】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而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川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唐·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明·朱熹《诗集传》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高亨《诗经今注》

这篇似是爱情诗。诗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来。叙写他(或她)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

《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366a5e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