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

2023-03-17 04: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病患者,住院,防范,攻击,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原因、方法及攻击对象。结论:通过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防范措施

国内文献报道,住院精神病患者攻擊行为的发生率是38%1,李氏[2报道20.14%,而陈氏[3]报道5.34%,可能是暴力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极端形式所致。它不仅威胁精神病患者本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



资料与方法

本文统计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45例,男24例,女21例,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攻击行为的危害性较大。20岁以下9例,213018例,31409例,41506例,51673例。以青壮年发生攻击行为居多。文化程度:大学7例,高中8例,初中19例,小学11例,以低学历发生攻击行为的较多。



疾病分类: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18例,情感障碍1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6例,酒中毒性精神障碍5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居多。



病程:13天~21年不等,以急性期及首发病人发生攻击行为比例较高。

心理检测:本组有37例患者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发现为494964688489测图。符合4688489测图。符合4689量表高分者,常缺乏自有我控制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攻击行为分析

攻击原因:①受精神症状支配:如命令性幻听的患者,因幻听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或支配行为,易发生攻击行为。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攻击和陷害,为逃避而发生攻击行为。②病人缺乏自知力,甚至对护理人员抱有敌意,易激惹与反抗,严重者发生攻击行为。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极易激发患者的攻击行为。④病人意识模糊或错乱,常突然发生攻击行为。



攻击方法:①物品攻击。②言语攻击。③身体攻击。④自我攻击。

攻击对象:大多数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也有患者的病友。




防范措施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新型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掌握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学会自我保护,培养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减轻紧张心理,以端庄的仪表、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精湛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



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如病情允许,要及时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医生和护士的姓名,使病人有安全感,并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病人的负性刺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妥善保管和祛除可用于攻击的物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心理变化: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攻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等。如病人既往曾发生过攻击行为,护理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掌握病人的九知道,即:床号、姓名、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护理要点及心理状态。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重症病室,专人看护,24小时不离视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特别注意病人的行为表现,如病人反应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护理人员应以简单、清楚、平静的言语,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其基本要求,避免激惹患者,转移其注意力,目的是制止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生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攻击行为,并设法取走病人持有的危险用具,转移病人的攻击对象,使他人和自身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保护病人安全,尽快终止攻击行为并预防再次发生,可暂性给予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执行保护性护理常规,并报告医生,进一步治疗。



加强服药质量,尽快控制病情: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的根本措施就是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时敏锐的观察,对攻击行为先兆给予有效的干预。加强服药质量,防止患者吐药、藏药,尽快控制病情,是避免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途径。尤其是新入院具有冲动行为的患者,更应该尽早给药。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精神科心理护理的重点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启发和帮助病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心中的疑虑,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恢复期精神病人,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疾病有一定认识,情绪也较稳定。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的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给予谅解,情绪稳定后,向其解释攻击行为的危害、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意义;同时,向其宣传住院的规章制度,使其潜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控力。病情缓解后,根据其性格及爱好组织病人参加有兴趣的康复活动,使其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并向病人指导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坚持长期服药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早






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郑成畴,黄航,苏琴,等.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5279.



2 李昌英,马宇庆.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上海精神医学199792102-103.



3 陈常云,郭丽,陈维香.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山东精医学200114167-6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45cfbb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