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里科夫死因新探

2024-03-10 06:2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别里科夫死因新探》,欢迎阅读!
里科夫,死因

摘要:别里科夫是一个腐朽守旧、令人沉闷窒息的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代表,他被柯瓦连科和华连卡兄妹一推一笑而死去,令读者兴奋、开怀大笑,但我们不禁要问别里科夫的死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别里科夫的死因予以进一步探究,并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

关键词:别里科夫;死因;身体;精神;患病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腐朽守旧、令人沉闷窒息的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代表,一个彻头彻尾的旧制度的守灵人。他最后在柯瓦连科的一推、华连卡的“哈哈”大笑中死去了。别里科夫的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使读者为之兴奋、开怀大笑、感到痛快淋漓的大喜事。但是在笑之余,细心的读者不禁要问:凭柯瓦连科的一推,华连卡的一笑就如此容易地置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于死地吗?文学作品就这样容易地掠取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并使其心悦诚服吗?看来只从表层上去解释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不能解读出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的。周宪曾说:“人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性就是它始终围绕着解释展开研究,很难想象离开解释人文学者还能做些什么。因此,解释可以看作是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和目标。[1]所以,我认为要引导读者更好地进行文学审美,洞见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就必须要对别里科夫的死因予以进一步探究,并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身体病患者。作品中写道“在顶晴朗的天气,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脸也好象蒙着套子”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老戴着黑眼睛,“用棉花堵上耳朵”“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睡觉,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等[2],便是有力的证明。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说人都是冬天怕冷,夏天嫌热,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衣着、室内用品还是按冬季所需的配置和使用,这无疑说明他是一个病态的人,不然就不会有这些出人意料的疯人行为。

其次可以看到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思想病态者。作品中描写他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行,“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担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反对教师骑自行车和穿绣花衬衫,要把同志之间的谈话报告上司,使教师都怕他,全城人都怕他„„[3]就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完全是一个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化身,一个思想上病入膏肓的精神病患者。从以上两点就可以得出别里科夫既是一个身体病患者,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结论。那么,别里科夫到底患的是什么身体疾病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文学典型形象呢?这就需要从作家契诃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以及对文本的深层解读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分析。

契诃夫是19世纪末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生活和创作在俄国面临一个除旧布新的巨大转折时期,即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黑暗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他创作《装在套子里的人》的1898年正是1905年革命的前夜。1905年革命前夕的社会气氛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虽然契诃夫还不能理解革命,但从他的创作中却可以看出对俄国光明未来的憧憬,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就是要塑造一个象征沙皇专制统治严酷黑暗的时代环境中的人物形象,又借助这样的人物形象来再现社会现实。对于这样一个文学形象,作者岂能不努力地去追求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统一的审美效果呢?实践证明,一个不被读者认可接受的艺术形象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一个简单的以荒诞不经的夸张而成的不符合生活真实的艺术形象同样是苍白无力,不可能给读者留下些许印象的。正因为文学大师契诃夫创作的别里科夫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也符合生活逻辑的文学形象,所以才成为了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典型,使读者过目不忘。 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于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1884年毕业,以后他就在莫斯科附近一些小城市的医院工作。1890年他到库页岛


去考察苦役犯及移民的生活情况。1892年从莫斯科迁到梅里霍沃村从事社会活动,免费为附近农民看病,出钱办学校,参加扑灭霍乱和救急灾民的组织。通过这些活动,使他更进一步认清了沙皇政府黑暗统治的本质及社会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现状,决心要把这些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民众痛苦的伤痕上撒一把盐,以刺激他们在病中加痛中有所悟。他在学医、行医的同时,进行着不懈的文学创作,又把文学创作作为展示他医学研究成果的载体之一,所以他的作品就比较多地和医学有联系,如《乏味的故事》《第六病室》等。正如《契诃夫文学书简》中契诃夫自述所言:医学是我的发妻,文学是我的情妇,一个使我厌烦的时候,我就在另一个那里过夜,这虽然是不正派的,但却不那么枯燥,再说她们二者也完全不因我背信弃义而丧失什么。契诃夫在文学作品中总是更多地溶注了关于人的生理特性,大家熟知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打喷嚏本是人的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契诃夫却用这个故事讽刺了官场的阿谀奉承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人的死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因患病导致精神抑郁而亡或因精神抑郁导致患病而亡是比较常见的,身为一位著名的医生的契诃夫是会比常人更清楚这一点的,虽然在作品中并没有把别里科夫死的自身病因明显地写出来,但是细读作品,我认为契诃夫还是做了暗示的。这正如我在前面讲过的,别里科夫首先是一个身体疾病患者,从他的怕冷、怕热、怕吵、怕惊即可看出来。再者别里科夫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他怕现实生活中丝毫的变革,生活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使他视若洪水猛兽,恨之入骨,用尽一切手段使周围的人“战战兢兢”也使他自己雪上加霜,病情愈益加重,精神抑郁日甚。加上恋爱的失败,接连不断地出现的“不安分”的学生彼得罗夫和叶果洛夫,“不成体统”的教师柯瓦连科兄妹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等等,给予他沉重的打击,使他如同一支风中残烛,终于在一推一笑中断送了一条老命。

行文至此,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来,即柯瓦连科的一推,华连卡的哈哈大笑,果真就能置别里科夫于死地吗?从契诃夫惯用的夸张、讽刺、幽默等的艺术手法来看,这是符合作者的艺术逻辑的。但是假定别里科夫是一个健康的人,他被柯瓦连科从楼上推下而顺着楼梯(或楼阶)做斜面运动滚下来,而不是从楼上做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般地掉下来,也不管华连卡用怎样刺耳的笑声刺激他,按生活常理是绝不会置别里科夫于死地的。可是别里科夫到底在这一推一笑后的不久死去了。这显然表明别里科夫是因病而导致精神抑郁,精神抑郁而又导致病情加重,疾病是他死亡的内因,柯瓦连科兄妹的一推一笑是他死亡的外因。那 别里科夫究竟患了什么疾病呢?从生活的逻辑(真实)推测,他应该是患脑溢血之类的严重隐性疾病。这绝不是我的主观臆想,胡编乱造。因为只有这样的推测才合情入理,才更能让读者信服别里科夫是一个完美体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统一的文学形象。我的理由一是脑溢血之类的疾病稍有不慎而受挫或跌倒都会造成死亡或卧床不起,契诃夫身为医生,当然可能已经发现会致人于死地的脑疾病,但受时代的限制,还不可能给这种病症命名,加之这毕竟是文学作品,不等同与医学专业书籍,直言点出,岂不没了悬念,没了空白,没了读者回味的余地。二是如此才能自圆其说,使读者在品味文学作品时也看到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契诃夫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身体和思想双重病态的人物,病又都患在人体的指挥部――大脑,加之典型的生活环境是沙俄专制统治的病态社会,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正如泰戈尔在《诗人的宗教》中所说:“脑子受到疾病的侵袭时,病势最为危机,因为指导与疾病作不断斗争的正是脑子。国家的自私性是一个民族的脑子得了病,那里的国民眼睛血红,拳头紧握,语言、行动狂热。始终损害着自身天然的恢复力。“在专制制度濒临崩溃的年代,作者痛感改变俄国现状的必要,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典型。[4]实质上作者就是用别里科夫的死亡,象征着沙皇专制社会制度的必然灭亡,这样既显示了契诃夫夸张、讽刺、幽默的喜艺术风格,又体现了文学作品所反映生活的可信度。这种巧妙地使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审美统一,正是大笔手的契诃夫小说创作的高明和过人之处。 “在文学研究内部,也发展出一种‘解释多元论’的理念”,解释的“一种模式的所长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828322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