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

2022-03-20 15:13: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延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延安,教学设计

回延安教学设计

贺敬之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不同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猜读诗题 屏显:回延安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两遍,说一说你对题目的疑问。 预设:谁回延安。为什么回延安?回延安看到什么?

师:谁回延安,现在我们就可以解答。我们一起走近作者。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5岁,参加革命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7岁创作《白毛女》,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1956年,作者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 延安,红色革命之都。 二、走近延安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题目用的回延安。回字能否改成去?

预设,不能,因为作者把延安当作家、故乡。表现作者对延安感情深厚。 师:十年没回家,终于回家了,作者心情怎样? 盼望、激动、愉悦。

师: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回延安。看看作者回延安的所见所闻。

活动1:自读诗歌,为每个小节取一个小诗题,感受每个小节情感的变化。 预设(板书) 重返延安——激动 追忆往事——感激 亲人欢聚——喜悦 延安新貌——赞美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惜别 所见所闻 所感

师小结:同学们从板书上能否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预设:作者通过写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往昔,展现延安新貌,抒发自己对延安的深情。

活动2:咂摸语言,体会作者深情

请同学们品析语言,对强烈表现作者情感的诗句进行批注。注意赏析角度。(修辞、动词形容词、叠词、手法)

分组:每个小组分工:二、三、四、五小节,一人一节进行批注。 批注完毕,小组交流,互相纠偏。 展示探究成果。

老师来批注第一小节(共赏) 屏显: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改句:

手握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挨在心窝上。

动作描写,抓、紧紧儿贴,充满力量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与延安这片土地久别重逢时的激动,表达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动作描写抒情) 朗读指导:重读抓、贴。声音沉稳,深情而激动。配上动作演读。 杜甫川来柳林铺,红旗飘飘把手 唱什么?笑什么? 拟人修辞,诗人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延安村庄、河流、红旗一片美好蓬勃的景象,这也是作者心情的投放,表达作者回到延安的激动与喜悦。 (景物描写抒情) 朗读指导:

重读:唱、笑、招,语速轻快,喜悦。带表情动作演读。 学生自读批注 屏显:二小节: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比兴兼用,用树梢树枝树根引起延安的亲人,同时用树梢树枝与树根一体,比喻我和延安山水亲人是一家人。表达作者对延安的一片赤子深情。 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联想和想象抒情) 屏显三小节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破折号,语音延长或语意转折,解释。你认为此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语音延长

省略号,话没说完。

为什么语音会延长,话又没说完? 见面以后情绪过于激动,哽咽。 你认为会有什么动作? 学生演读

(语言描写抒情)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亲人相见热闹的场面,眼泪打转表现出作者见到亲人的激动与亲切。(场面描写抒情) 屏显第四小结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拟人比喻,把延安比作母亲,并赋予她换衣这个动作,把新楼街道比作新衣。生动形象地写出延安旧貌换新颜,表达作者对延安的赞美与内心的喜悦之情。(直接说出内心感受) 屏显五小节: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长翅膀、生云,随时想回去就回去。无限眷恋。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作者对延安的不舍与思念。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我们品味过的句子。 屏显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抒情) 杜甫川来柳林铺,红旗飘飘把手(拟人)(景物描写抒情)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兴)(联想和想象抒情)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抒情)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场面描写抒情)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直接说出内心感受)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内心感受) 生小结:屏显: 诗歌抒情的方法: 动作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抒情 联想和想象抒情 语言描写抒情 场面描写抒情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

师小结:诗言志,诗言情,各种描写,皆为抒情,情感无处不在。 同样是诗言情,这首诗和温庭筠的望江楼相比你们觉得它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我们把诗歌的第五小结和温庭筠的诗放在一起。朗读感受一下。 望江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比较:奔放、直白、豪放(革命主义乐观精神) 师,让我们再一次豪迈深情地背诵《回延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897ff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