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菜市桥

2022-04-28 17:05: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菜市桥》,欢迎阅读!
菜市,眼中

我眼中的菜市桥

作者:金为民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6年第2



/金为民

1946年,我出生在菜市桥畔的外婆家,东河穿桥而过,从小依河而枕,浆声灯影伴我长。怎能忘,与小伙伴们站桥头喜看南来北往的小舟穿梭过桥洞,最好玩的是绍兴来的“乌篷船”,戴毡帽的船哥能同时手划脚蹬两支浆,简直神了。下桥后常追逐嬉戏,并在桥边躲猫猫,急得常在桥边洗衣的妈妈连声喊小心;怎能忘,清晨,古屋倒影,薄雾似纱,桥畔停满了来自四乡载满农副产品的小舟,形成个水上集市,叫卖声此起彼落,附带形成个带有吴侬软语的方言小世界,既陌生亲切,又别有一番乡土气息和热闹景象。而每当外公从小船上购得甘蔗,鸡鸭等农副产品,也是我们兄妹最高兴之时;怎能忘,入夜,月色舟灯,摇曳闪烁,可谓“月朦胧,舟朦胧”。

再长大,上中学后,开始明白这菜市桥畔颇有水乡韵味,有诗为证:“河畔竹篙斜插,舟船炊烟袅袅。”更有清曹葛民在《花灯弦管》中赞美菜市桥入夜后的景色:“街分南北踏灯行,彻夜笙歌沸旧城;楼阁参差花十里,鱼龙变幻月三更。两行火树鳌山叠,一曲云璈凤琯鸣;曾是昔年歌舞地,繁华过眼梦难成。”哪个学生不喜欢电影?桥附近的“人民电影院”有暑假专场,暑假里我往往要看上好几本(每本5分钱),其中,我对电影《林家铺子》所演绎的水乡风貌情有独钟,连看三遍才过瘾。

老的菜市桥,在少年的我的眼中仅仅是吃喝玩乐的平面形象。岁月蹉跎了我的容颜,但又历练了我的眼睛。成人后,老桥虽已消失,但我已能看清菜市桥的过去:南宋时,此桥位于东清门外,因东清门又名菜市门,门外皆菜圃,故桥亦名菜市桥。康熙南巡杭州时,对此地留下了“东南农事春已深,菜垄花开满地金”的赞美诗句。明代扩城,改东清门为庆春门,桥从门名,遂改为庆春桥(石阶拱桥)。前几年,浙一医院的地下,挖出了一块刻有“古庆春桥”(清代)的桥额,古韵猶存,古老的岁月,历史的细节都刻印在出土文物中。一座桥两个名及其它一地多重地名的现象不能等闲视之,它提供了城市发展的信息,展示了城市的演变。也是我们破解前人生产生活轨迹的密码。

我更清晰地看到菜市桥的现在:她不单是一座桥了,她已是个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三维区域。区域内,浙一医院气派的大楼里,已能进行先进的心、肝置换手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放映3D电影大片的“庆春电影大世界”取代了老旧的“人民电影院”;桥两头金融机构多多,使她又沾了财气;桥边林立的商铺和宾馆个个时尚靓丽,早已今非昔比;东河水已由浑变清,由刺鼻到无味;夜晚,桥周边一扫朦胧漆黑状,演变为华灯璀璨夜不收。毋庸置疑,东河和菜市桥正从民国时期的村姑演变成现代时尚的美模特。此话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所作的结论为据——“杭州的河道更新改善,美化了城市的风貌,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城市品质”。

市桥两侧,各有 六角凉亭,呈对称布局,亭 木葱茏。更可喜 景之 ——“ 六 春早”(我曾被《杭州日报》评为“六祥春早”的代言人)又在菜市桥北面铺陈开来,放眼望去:六座或拱或平,或梁式的袖珍小桥连续分布。翠绿,小桥和凉亭是那么引人入胜。其实,大凡水乡,都有类似的意境,其沁人心脾,并铸就了游子柔软的水乡梦境。有例为证:艺术家木心一直在海外漂泊,但也一直心心念念水乡乌镇,晚年回家乡定居,去世前他念叨的是:“风啊,水啊,一顶桥。”


当然,我还展望未来:漫步桥头,遗憾的是慈祥的外婆早已仙逝,河埠处也难见漂亮妈妈的身影,桥下水上集市特有的吴侬软语再也听不到了……脑中又不经意冒出了张爱玲的名言:“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了小说了。”

欣慰的是,茅盾和顾锡东两位大家,曾浸淫在水乡古镇里,并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因此写出了令人百看不厌,能留住乡愁的小说《林家铺子》和剧本《蚕花姑娘》。

菜市桥,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扪心自问:将来是不是也能写篇关于菜市桥的散文?题名就为:“风啊,水啊,一顶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aabf31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