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

2022-06-01 15:4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真实故事》,欢迎阅读!
真实,故事

原来人在做,天未必能看见



因为雾霾。这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到这个点还没洗澡,刚看完《穹顶之下》、脑洞被打开,趁还没闭上赶紧写点东西。一直边看边整理柴静在纪录片中的逻辑,大概如下:

环保 城镇化 法律 企业 产能 各种有关部门 能源 国家安全 行业 社会

每一个环节在片中都牵扯出许多旁枝,丝丝入扣,最终无非都指向一个政治问题。今天已被各种观点洗屏,力挺也有、怒喷也有、嘲讽也有,众生相不只是在柴静这才第一次见识,所以无需大惊小怪。我们抱着一颗被科普的心去看完这部纪录片,然后默默记住12369这个号码即可。虽然视频的最终呈现很像是柴静在一个ted平台上演话剧;但对于数据本身而言,我选择相信。

这部制作相当实诚的纪录片让我脑洞大开之处,在于每个环节都极易让人联想到好多中央此前放出的各种信号,反腐无疑是最明显的。环保问题这个烫手山芋一直处理不好,在片中有了很明确的解释:执法部门的无能。这个结论大家似乎早已知道,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仍大有人在。于是柴静很耐心地把“执法部门如何执不了法、为什么执不了法、如何改变”这条经典脉络理清了,从来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执法的前提是立法,以及明确执法主体,刚好习大大说要依法治国,这个法的制定本身就是一大问题。

大到国家法律、小到行业规章和产业标准,都是人来制定的。所以柴静一再强调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里,都有破坏规则和逃避惩罚的人,皆因人性普遍存在。但在国外为何能够严格执行并落实相关环保条例,而在国内行不通?我们也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不输别人的产业标准,但执行力之差,说实话我是看了纪录片才真切领略到了。症结在于执法主体不明确,这是柴静给出的第二个结论。象最深就是那句“有义务没权力”,这种悖论式逻辑目前只有在魔幻主义中国才有立足之处。

明确执法主体并不困难。柴静暂时放过环保部这个尴尬的存在,把视角给向执法对象。那可是巨大而虚胖的相关行业,牵涉到城镇化、经济发展甚至能源策略、国家安全,兹事体大。我觉得不管是柴静自己真有胆量出来、还是背后有人授意甚至撑腰,这部纪录片都不会让她成为被牺牲的舆论炮灰。虽然现在喷她的


人不少,但马上大家的注意力还是会关注到雾霾本身去;她以公知、以调查记者、以母亲的身份,在纪录片第88分钟左右把矛头明指向两桶油时,你会看到她有一股旁人少有的力量,温柔但不软弱。也拜反腐打掉一只周老虎所赐,现在无人不知周跟两桶油的关系,但周倒了并不意味着垄断松动。如果中央真的锐意改革,那是上层意志;柴静适时出来,敲响治理雾霾这个沉疴的警钟,以自身的话题性带起最广泛的舆论压力,就是帮上面绕个弯走群众路线了。毕竟某部门“不敢说话,怕别人看见自己连牙都没有”,窝囊如斯,有种阿斗的既视感,战斗力还不如一个弱女子呢。

一整部纪录片穿插着大量来自官方或民间科普组织的数据和分析,都旨在说明另一个结论:环保从来不是技术问题。历史教训、他乡案例,都铁板钉钉地摆在那里任人检视,但凡有一点常识,都不可能张着眼睛装瞎子去重蹈覆辙。所以一想到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的时候,以下这段话就更有理由让人相信,背后是否有人为这部片的播出开路了:

《穹顶之下》两周前我看了粗剪版,当时甚至都不知道在哪发,视频网站怕事儿都不接。最后删部分敏感内容,强调政府作为„„片子最终能发出来极为不易。题材庞大、敏感,时间财力有限,作品不可能完美。尽可就事论事讨论。全民关注,治霾成两会议题,推动实际进步,是最好结果。抠细节攻击柴静,蠢,恶。

与其跟那个体量巨大到看不到轮廓的对象树敌,不如跟实在的雾霾来场私人恩怨的公开撕逼。常识总是屡屡被忘记,就得有人时刻提起;《穹顶之下》能够把有关雾霾的所有信息梳理成章,看清一个世纪难题的因由与出路,单是科普功能、以及看得见的作品的诚意,就足够给32个赞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b1f8f2cc22bcd126ff0c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