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2-04-08 08:0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下人家》(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
课时,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生活”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有可爱的瓜果,绚丽暂放的鲜花,以及成群的鸡鸭和农家人吃晚餐的情景,表现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瓜棚,鸡冠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热爱乡村的情感。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感受语言之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语言学习方法不仅是获取语文内容的手段,其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交流的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感悟法。本课的语言、优美,叙述流畅。教学时,应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景,并将之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图文结合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是用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所以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在本课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想象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体会内容中掌握方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 “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画



1




法、理解关键词句等方法,具体学法运用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述。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以感知、感悟语言为主。第二课时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前,我播放音乐《乡间小路》,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感受乡间小路上的种种美丽的景象,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我问孩子们:“我们唱着这么美的歌,知道了乡间小路是如此恬静优美,我们今天也要来学习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文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看看有没有你们想知道的东西。”学生的好奇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期待,顺理成章进入第二个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

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识字的心得;教师在检查生字时,主要突出“棚、饰”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

在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孩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瓜棚、鲜花、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晚餐的情景,展现了乡下独特而迷人的风景。以上遵循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初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只有读通读顺了才能深入探究语言表达的特点。

3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瓜藤和瓜架。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瓜藤和瓜架,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瓜藤和瓜架写的生机勃勃的。于是,我接着提出疑问,作者是怎么描写瓜藤和瓜架的?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用的特别好?“攀”和“爬”两个动词把瓜藤活动的样子写了出来。还有那红的,绿的瓜,长长的藤蔓把这瓜藤写的更有风味啦。作者在最后还与城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做对比,更显得这乡下人家瓜藤的独特和



2




迷人。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么可爱的瓜藤吗?带上心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写了乡下人家的什么风景?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语言积累,理解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五彩缤纷的画面,理解一个“探”字把整个画面写活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一次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可爱的瓜棚,缤纷绽放的鲜花以及那刚刚探出头来的新笋,那作者是怎么描写乡下人家成群的鸡鸭和人们晚餐的场景?我们留下一节继续学习。在这里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提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精读第12自然段中,我综合运用了朗读法、想像法、图文结合法等,使学生走

进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体会用词的精准。 1、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

教师要及时巩固识字,写字指导应该细致落实,虽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但是难写易错的字,教师应及时提醒,如本课“冠、瞧”等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主动权应交给学生,我是这样做课堂总结的: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在结束这堂课后,我根据布置作业应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设计了两道作业:①写本课生字三遍;②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规范化的文本语言,培养语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b765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