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的特点

2024-03-07 01: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都的秋的特点》,欢迎阅读!
故都的秋,特点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下面,将为您带来故都的秋的特,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故都的秋的写作特点

1、以情驳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作勾勒,便将谈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之间完美的交融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反射。

2、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和情思。 故都的秋的特点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 古往今来,对于,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厚薄,于是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故都的秋》中的是这样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

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bf0e76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