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科普_精品文档

2022-07-13 16:3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防震科普_精品文档》,欢迎阅读!
防震,科普,文档,精品

防震科普

资源整合。基地的公益性开放,是升华关爱生命、科学教育、延年益寿、防震减灾思想的科学延伸,是提升公众对地震知识和科学素质的认知,是增强公众对“歪理邪说”抗干扰和抗免疫力,是提高公众避险逃生的整体素质,是服务民众防震减灾工作最有效的工作方向。

科普基地正式启动一年未,善于把握城市发展需要的主动,赢得政府服务平台发展的机遇,“天天都是开放日”活动的有效推广,面向青岛市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镇、社区、社团组织,以及来自基地周围县区的公众自发组织的免费开放,现已先后接待参观者已达八千多人次。

防震和减灾,融入低碳环保

科普基地建设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和建设,就以生态、自然、环保为定位:以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基地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和科普推广为理念,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生态、自然环境的精神文明与环保责任融合一起。

科普基地由地震影视多功能厅、防震减灾工作展厅、地震知识及抗震设防展厅、防震避震体验训练厅、监测设备室、应急救援训练场、动物宏观异常观测点和综合楼组成,综合了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防震减灾工作多个功能。

镜头进入科普基地,公众就会体验和看到,在地震影视多功能厅内设地震3D影院、中国地震构造图,在此基础之上,又利用现代光学立体技术在生动展现震时情景,可同时普及避震、自救、互救知识:防震减灾工作展厅内设家庭应急物品及隐患排查、地震知识问答、防震减灾工作展示。其中,参与者也可采用问答、参与等互动的形式学习和实践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大厅也摆设了地震知识及抗震设防展厅内设地动仪、模拟测震仪、横波纵波演示仪、建筑减隔震技术等模拟演示以及青岛市地震带构造图等,可让参观、参与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与地震相关的复杂知识。科普基地将古代测震技术与现代测震技术进行对比,融入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在防震避震体验训练厅内,基地还建设了地震体验屋及虚拟场景逃生训练,地震体验屋模拟3-6度地震场景,虚拟场景训练是利用红外感应的技术,通过模拟在办公室、学校、商场等不同的环境下,告诫公众应该如何避险、逃生,如何避开危险、开展自救,科学地实现防震减灾的目的。


科普基地内,匹配建设了专业的应急救援训练场,所设立的应急模拟平台、应急破拆场地,可广泛用于地震灾害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的日常训练和科普推广,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青岛市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实战训练没有野外训练的场所,可有效地开展常备长训、有备而训的队伍建设,提高青岛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实战技术和过硬的实战本领。

城市化发展,服务平台创新

孔雀是凤凰的世俗化身。孔雀被视为百乌之王,又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凤凰神姿高贵,仪态端庄,而孔雀艳丽,却天生几分媚气,这是神姿之别。孔雀本性机警,既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又能对地震前出现的化学刺激和电场、电磁波、地温、地下水和空气离子等因素发生的各种变化,能优先于人感觉到,所以其出现异常,可作为预报地震和预测地震的参考。

远离动物世界的城市环境,让很多的小朋友失去了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生活条件,失去了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失去了喜爱动物的怜悯之心。很多小朋友和中心学生通过讲解员对孔雀生理习性、生活环境的解说,在观赏动物、了解动物和爱护动物的身心体验中,焕发喜爱动物,理性赡养动物的情感,懂得和认识孔雀可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公众可心入孔雀法门,既能接受吉祥福泽,又能心向善知识,对动物的科学应用,也可为人类服务以保社会太平。孔雀的本性优势,世界各国地震科研机构,也多以养殖少量孔雀来应对地震的前兆和预测地震发生的动态。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也养殖了一公一母二只孔雀,以应对地震前兆孔雀的敏感反应,同时也是建立了青岛市地震系统一个动物宏观异常观测点,可将24小时监控孔雀动态数据直接上传至青岛市地震监测中心,有效地发挥宏观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实效性作用。

青岛市地震局从科普基地建设,其尊重科学实践工作的态度和搭建城市化建设公益性公众服务平台的努力,就是对青岛市的科学实践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效实践,是为政府善于把握大势和服务工作做出的创新经验。青岛市地震局局长仇维宏介绍说,“科普的普及既是地震局服务模式的改革,又是工作创新的科学探索。”“科普教育基地成立一年来,在推广中发展在发展中推广,其信誉度和公益性表明,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创新服务的突破和科学普及的聚合。”


他表示,我们坚信基地建设和服务平台的创新,将随着青岛是城市化建设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型发展,青岛地震局科普教育的实践,将为山东省防震减灾、地震防御工作、预报服务改革的创新力,做出工作实践与服务创新的积极贡献。科普基地,通过这一公益性服务平台模式的新探索,是青岛市政府服务平台工作的延伸,是实践创新能力的科学化落实,是创新服务能力工作的创新驱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142d33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