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境界看冯友兰哲学

2022-12-14 17:3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人生境界看冯友兰哲学》,欢迎阅读!
冯友兰,境界,哲学,人生

从人生境界看冯友兰哲学

儒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中,人生价值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进入新时代,如何将传统的哲学思想赋予新的意义,是现代中国哲学家们的历史任务。在这之前,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这个方面首先走出了很大一步。冯友兰是作为“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一,虽然不是整个生涯都在研究儒学思想,但是冯友兰在其人生价值的哲学理论上很大一部分都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又同时根据当时的年代特征进行融合。他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思想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也精炼的概括出去其在思想中对人生价值的看重,并且他也将这视为其哲学思想的支柱。

也正是因为其对人生价值的看重,也让他在他的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中指出哲学求好之学,他在文章中说:“人乃于诸好之中,求惟一的好(即最大最后的好),于实际的人生之外,求理想人生,以为吾人批评人生及行为之标准。而哲学之功用及目的,即在于此。哲学者,求好之学也。他所说的“求好之学”,指的也就是人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确定的人生理想,进而确定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20世纪初,冯友兰还在大学任教时,就已经开始研究人生意义问题了。当时其与几个朋友合办了一本杂志《心声》并亲自担任编辑,冯友兰经常在杂志中发表自身的新观念和研究。当时他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新学生与旧学生》一书就引起当时哲学界的热议。在这篇文章里面,冯友兰将“旧学生”进行了批判,说其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学问本身的奥妙,“旧学生”在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将过去看的比未来重要,将个人看的比群众重要,将理论空谈看的比实际情况重要等等。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热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其对“旧学生”一针见血的批判,而且冯友兰试图用这篇文章来讽刺批判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观。从这篇文章其实也可以看出当时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都还处于不成熟不系统的状态,其中有儒家思想的特征,又有实用主义的影子。

到了1920年初,冯友兰进入了哥伦比亚研究院之后,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哲学思想,这更有助于他将中西方哲学思想相结合,更好的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在那期间他也发表了很多文章和其他哲学家进行交流,在 《中国为何无科学———对于中国哲学之历史及其结果之一解释》一文中,冯友兰认为,“中国,自从她的民族思想中‘人为’路线消亡之后,就以全部精神力量致力于另一条路线,这就是, 直接地在人心之内寻求善和幸福。这篇文章也很好的展示了冯友兰在那一时期领悟出来的中西方人生哲学的差异,文中觉得中方的幸福更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西方则是强调幸福主要来自于自然界。他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差异性,并使用中西方哲学比较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先是体现在《天人损益论》一文中,后来回国后更是对于人生哲学这个课题发表了很多的文章,例如《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1924年)《人生 术》 1935年)《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1942年)《论命运》1942年)《人生成 功之因素》 1946年)《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乙)1947年)等,直到其在1942年写出的《新原人》,才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人生境界理论,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和人生哲学其实统一的

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其实就是人生的标准,是人小到为人处事,大到人生理想的标准,不管是哲学还是人生哲学最终的目标和着眼点都是理想人生,这也是哲学奉为最高观念的东西,人生哲学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哲学的核心内容的简练概括而已。

二、人生观

在关于“人生观”的问题上,当时盛行的几个观点冯友兰都不是很同意。他认为这些观点虽然看似全面,涉及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从实际上解决问题。于是冯友兰就提出了“一个人生观”的观点,他认为,人生其实涉及不到“真相”与“目的”的问题,人生的真相其


实就是人生本体,而人生的目的,本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欲”这是一个生来就有的东西,没有好坏和对错,好坏和对错主要看人如何对待“欲”,所以要引导人生中的“欲”,让其促使人使用“好”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且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观要想完整,还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由此也引出了其后来提出的人生境界说。

三、人生境界

抗战期间写成的《新原人》是《贞元六书》中专门讲人生的一本,这本书的开篇便提到了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困扰了很多人一生都想不出答案,此冯友兰指出其意义就是要实现理想的人生。其认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其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其中“极高明”就是指我们要追求人生的最高观念,而“道中庸”就是无所为而为,在日常生活中要尽职尽责。这也体现出其东西方哲学交融统一的哲学体系,“人生之最高观念”与柏拉图的“政治的最高观念”想通,而“道中庸”的实用主义又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中庸之道相符合。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理论,将理想人生作为最终目标,主张以现实生活中的尽职尽责,以青年人的努力来实现理想人生,这种人生哲学思想,虽然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想,但是对于现在国情下的青年人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9ebff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