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2023-04-14 09:2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摊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地摊,对策,经济,问题

地摊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地摊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其负的外部性也客观存在,如影响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以及市场管理等。为此,必须加强对摊位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地摊市场的监督,加大政府对地摊经济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地摊经济;问题与对策 一、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

1.影响环境卫生。地摊商贩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许多垃圾。如塑料袋、泡沫、纸板等包装垃圾,烧烤摊位灰尘、浓烟四溢,饮食摊点地面洒满油污,禽畜宰杀血水横流,吆喝声和音响的噪声等等,影响了环境卫生。

2.影响城市市容。流动商贩往往占道经营、越界摆摊、随意摆设,地摊集中之地,就是脏乱差之处。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有损城市文明形象。

3影响交通秩序。地摊地点的流动性、随机性和集中性较强,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天桥等人流量大的交通要道,或选择商业中心区、大型社区的门口、学校或医院门口,占道经营,毫无章法的随意摆设,使得本来拥挤的街道更加拥挤。

4.影响社会治安。地摊生意交易标的很小,交易地点不固定,交易时间不确定,相关法规难以细化,管理难度增大。有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相互争抢、甚至大打出手、伤及无辜;有的商贩与城管之间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暴力抗法或暴力执法事件屡见不鲜;烤羊肉串的用刀伤人,买油饼的用滚油烫人;此外,地摊经营地域开阔、客流量大、人员混杂,爬窃现象时有发生。

5.影响消费权益。在地摊上也确有一部分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不可忽视的是,假冒伪劣商品往往堂而皇之地在地摊上大量流通,劣质商品无孔不入;一些商贩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由于无证经营、流动售卖,游离于监管之外,一些商贩的商品缺乏售后服务和质量保障。一旦发生不诚信交易, 消费者的权益将受到损害。 6.影响公平竞争。对于相同质量的同一种商品,虽然进货价格大致相同,但是正规店铺的商家需要交付房租、水电费及各项税费,其成本会随之大幅增加;而地摊商贩的经营成本则要低许多。店铺要取得利润,其商品的售价必须高出地摊价格许多。对于消费者而言,当然是相同质量比价格。所以,地摊经济对正规店铺造成了不小冲击。

7.影响国家税收。大多数地摊商贩是为了生计而进行的小本经营,其收入达不到征税起点,理应免缴税费。但是,那些达到一定规模、收入达到起征点的地摊经营者就应该缴纳各项税费。如果漏税逃税就会影响国家的税收,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8.影响资源配置。有调查显示,流动商贩群体中中青年占多数,他们本来有能力另谋生路,本应是公司或工厂的劳动大军,而他们大量投身于地摊经营中,这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相违背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摊位的规范化管理。

1)限定摆摊地点。根据城市的规划合理选址,分区域、分场所、限道路经营,划分禁止、相对禁止、非禁止经营区域。选址应该既不影响重要的交通干线和主要的市容观光点,也要保证有一定的人流量。如在人口聚集度较高的生活及工作区域,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或部分背街小巷,开辟机动灵活的潮汐式早市、午市和夜市,提供便民便商服务。


2)限定摆摊时间。根据不同的摆摊地点、不同的客源、不同的商品需求和不同的消费时间,分时段、限时间经营。可以分为早市、午市、夜市和不限时集市,早市一般在6点到7点左右,夜市一般7点到10点左右。限定经营时间,既要考虑到摊主的生意和居民的方便,又要保证不堵塞交通和不扰民。

3)限定摆摊数量。按照空间容量、环境容量和市场容量控制摊位规模,这样既可以避免无序竞争、越界摆设和环境过载,又可以保证摊贩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小对于店铺的冲击。

4)限定商品种类。地摊商品种类繁多,有蔬菜水果、日常用品、小吃饮品、各种服务等,那些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的经营种类如烧烤、现炒现卖等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5)限定商贩对象。合理确定流动商贩的准入条件,让地摊经济的效益惠及真正适合及需要的人群。优先照顾下岗职工、低保或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同时,引导、鼓励和帮助中青年商贩再就业。 2.加强对地摊经济的市场监督。

1)建立经营者登记制度。对地摊经营者进行登记并发给执照,赋予合法经营权。这种登记不是行政审批,而是一种信息公开,让消费者了解经营者的信息,也为管理者有效管理提供便利,确保经营主体的追溯。

2)加强商品质量监督。地摊市场绝非假冒伪劣商品和不合格食品的集散地,绝非短斤少两、过期食品的代名词。管理部门应严格监控地摊商品的质量安全,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而经营者应从正规渠道进货,不得销售三无产品,进货凭证要保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确保可以追溯源头。

3)加强市场公平监督。维护售卖双方交易公平;保障摊点设立公平,禁止黄金地段垄断和寻租;禁绝各种形式地痞街霸摊霸;公职人员下班后摆地摊,绝不能利用职权强买强卖;防止恶性竞价,损害正规商户的利益;确保地摊与正规商业机构质检标准一视同仁,避免产生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4)加强环境卫生监督。经营前、后对环境卫生拍照备案。摊主在收摊时必须彻底清扫卫生,卫生合格才允许继续经营,不合格扣除一定的押金作为卫生清理费,多次不合格取消摆摊资格。

5)建立经营者自我管理组织。地摊经营者自我管理组织是市场管理的有效补充,它具有政府监管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大对地摊经济的支持力度。

1)加快城市立法,确认地摊经济的合法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地摊人员的身份是被承认的,而在中国现行法律下,地摊经济是一种违法经营行为,地摊人看见城管人就像老鼠见了。所以,政府应以立法的形式承认地摊经济的存在,赋予摊贩合法经营身份,这是解决城管纠纷的根本之策。

2)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地摊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安全、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等知识,不断提高摊主的经营素质,从而文明经营、依法经营、规范经营,为摊主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对于规范经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高的商贩要给予奖励,鼓励其从小商贩到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向上发展,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3)转变管理理念,宽容地摊经济的不足。政府部门对于地摊经济要坚持放管服的原则,将其视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成部分,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正视其负面效应,合理容忍其不足。一是容忍地摊经济对公共空间的占用,让度部分城市空间,在经营场所上提供便利;二是容忍地摊经济在底线之上的质


价均衡,而不必强行抬高其服务水准;三是容忍地摊经济的各种业态,由市场调节其供需。

4)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地摊经营的环境。首先,把促进地摊经济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其次,免除小商贩的各种税费,在食品安全、防疫检测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第三,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为小商贩提供低息的启动资金、原料采购等小额贷款。第四,联合市郊及农村地区的个体、经济合作社开展合作,压缩供销中间环节,提供城乡联动物流、售卖新通道和新平台。第五,在地摊经济基础上,寻求升级为市集经济。

地摊经济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城市管理由驱赶型转变为服务型方能促进地摊经济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马宁 朱美芬《和谐社会视域下发展地摊经济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ce92a7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