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山:认真而执着的理想坚守者

2023-04-19 03:3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俊山:认真而执着的理想坚守者》,欢迎阅读!
张俊,坚守,执着,认真,理想



张俊山:认真而执着的理想坚守者

他是中国《资本论》研究领域屈指可数的泰斗级权威,他出口成章,平易近人,却又一度因“挂神”的名号让学生“爱恨交加”。他就是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俊山。

下乡插队激发对知识的渴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也随后全面展开。当时刚刚初中毕业的张俊山也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插队。

张教授回忆说“那时候每天干活累得贼死,晚上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但是身体上的疲惫,并没有影响他们那代人对知识的渴望, “虽然干活很累,但一拿起书,便又什么都忘了。那时候周围的同学都十分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学哲学的,有学数学的,还有文学经济学等等,没有什么目的,就是觉得我年轻,应该多学些知识。

张教授是南开大学1977级的本科生,即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他笑谈道:“我记得19771021号《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恢复高考,从通知到高考满打满算是50天。

50天的复习怎么就能考上大学呢? 他略带愁容:“我们那时侯学习苦啊,白天需要去干活,只能晚上回来学习12点多,然后45点的时候再爬起来看书,因为7点多就又要去干活了。

怀着对知识极度的渴望,张教授在那年高考中表现出色,成功考取了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并继续在那儿攻读了硕士、博士,直到现在仍然在这一领域艰苦探索。

坚守传统经济学的阵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的办公室统一在经济学院高楼的六层,而张俊山教授却独守在十三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西方的经济学被大量引入中国,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的眼球,对原本就研究的比较薄弱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造成巨大冲击。

张教授坦言,他也试图想过把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融合起来,形成一门既能反映经济现象,又能揭示本质规律的科学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发现,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他举例子说:“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以为太阳在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在自转。西方经济学反映的就好比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它是个人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类似于地球在自转的本质规律,它们两个是无法融合的。

当前国内经济学西化的现象越来越强,许多高校教师批评政府管制过多,应完全放手由市场调节。张教授对此忧心忡忡:“要我说,这些人不是没脑子,就是别有居心。政府如果放手不管经济,那谁又会来管呢?会由市场自由调节吗?不会的,那必然会落入垄断资本家的管制,到时候全国人民就只能给资本家打工了。”言语中流露出他的无奈。

张教授反对将自然科学大规模引入经济学,他认为各种模型的引入,将经济学的研究引向了歧途,“大家都只顾着做模型去对应经济增长的数据,而不去研究增长背后的本质规律,这样会毁了经济学”他感慨道。

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是可以探索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1






的经济发展模式的。

学者之严谨,师者之亲切

张教授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学生也严格要求。他看不惯学生迟到,看不惯学生不好好听讲,看不惯学生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

他时常勉励同学要多多看书,勤于思考,不要把知识只是从书上搬到本儿上,从这个本儿搬到那个本儿,总在体外循环,而没有记到脑子里。

在成绩上,他始终保持着学者严谨的态度,从来不会给学生半点儿优惠,每年以59分挂掉的大有人在。有时上级领导出面说情,他也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他曾在课上说:“我从不惧怕一半学生不及格!

张教授又是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课间休息时,他总是认真聆听学生们的声音,耐心地答疑解惑,与他接触过的学生无不佩服他的学识和人品。

2006年毕业的南开大学经济系学生李瑞回忆说:没有几个人怀疑过他的为人,他是一个对同学很负责很友好的老师,在别人的眼里他可能确实是迂腐了一点,但是也许只有在他身上我们才能发现知识分子本该有的不屈和倔强。也是因为这份执着,他才在别的老师中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那么形单影只。”

带着对理想的追求,他将继续坚守在经济学院高楼的十三层,探寻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之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361cacf524ccbff12184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