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2022-07-22 10:1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欢迎阅读!
名曲,中国,古典,十大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仁者乐(yao)山,智者乐水(《论语》)

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 先秦的琴师伯牙所创作的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2. 广陵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杨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3. 平沙落雁——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古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4.《梅花三弄》——梅花调苦愁三弄,竹叶香清泥一觞。(陆游《远兴》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此曲系借物咏怀,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5. 十面埋伏——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传统琵琶曲之一。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


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十面埋伏》的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该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6.《春江花月夜》——暮鼓送夕阳,箫声迎圆月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曲,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诗人,甚至不入《旧唐书》人物列传。《旧唐书》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里简略的提到了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张旭是书法大家,两人都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中的绝顶人物。相比之下,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与贺知章和张旭。《全唐诗》里只有两首张若虚的诗,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为《代答孤梦远》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曲调,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7. 渔樵问答——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



8.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yǎn(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


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9.《汉宫秋月》——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原为崇明派琵琶曲(崇明地处上海东北角,以《瀛洲古调》琵琶谱师承传授的,由于发源于崇明岛,后人就称崇明派。崇明派琵琶可溯至清康熙年间,。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10.《阳春白雪》——一曲《阳春》万物知春,一曲《白雪》凛然清洁 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曲。现存古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cd6b0e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