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的庐山诗

2023-11-30 11:4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乾隆写的庐山诗》,欢迎阅读!
庐山,乾隆

游仙人洞 清·爱新觉罗·弘历

庐山竹隐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看西北三千界,脚踏江南十二州。 庐山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全诗缘情写景,景中寄情,情景交融,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山水

壮阔和春心骚动相揉合的诗情画卷。

前两句“庐山竹隐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是向我们引出相传几千年的竹林隐寺的神奇故事和工细地勾勒出高峰云雾缭绕、瀑布泻流的壮观意境。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年大旱,庐山观音岩旁有一古刹的小和尚到三叠泉去挑水,心地善良的小和尚经常为岩边快要干死的何首乌小花浇水,后来小花得救了,变成了美貌何姑,对小和尚有报恩之情。老和尚见之起了歹心,夜里挖出何首乌,准备蒸熟食用,长生不老。小和尚开蒸笼,又一次救出何姑。两人随着寺庙腾飞,落在离仙人洞不远的悬崖上。从此,竹林寺的古刹隐蔽在虚无缥缈之中。后一人在三叠泉观音岩处刻下“竹影疑踪”四字,而在仙人洞北面的飞仙岩旁刻上“竹林寺”三个字,可是几千年来谁也没有见过它的寺宇,有时偶然出现其幻影,这个故事却源远流长地流传着。乾隆皇帝在这里借喻竹林隐寺的故事来暗示他对如花似月的庐山少女的一见钟情,并增强了浪漫


的色彩。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作者采取定点写景的手法,特别是用形象化的比喻,在仙人洞居高临下,鸟瞰万里长江如玉带飘动,一轮明月如金球滚动,冉冉上升。该诗一反俗套,是把明月写作白色,而写作金色,到傍晚时分,月亮初升,夕阳的金色光芒把月亮染成金色的圆球,绚丽炫目。作者贴切的想象,把长江、明月描摹得千姿百态,形象细腻,富有动感,不仅衬托出仙人洞的高峻魁伟,自然奇险,而且富有艺术的魅力。

“眼看西北三千界,脚踏江南十二州。”作者运用了“三千”和“十二”两个非定数,由远,极写从仙人洞向西北看去,极目千,一望无垠,气势磅礴;推近,极写驻足于庐山,雄镇江南广袤的土地,夸张眼界其远,管辖其大,显示出自已一个皇帝高瞻远瞩,恢宏轩昂的气度。

乾隆皇帝虽被少女李凤英下了逐客令,但还是流连忘返,完全沉醉于“庐山美景观不尽”的诗情画意中,他在冥想什么呢?“天缘有份再来游”原来作者还未离开庐山,就神往日后再来游览庐,他奢望“天缘有份”旧地重游,能得到少女李凤英的爱慕之情,象小和尚与何姑一样,与寺庙一起腾飞,归隐于竹林隐寺。这最后一句,寓意更深的情感:庐山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少女甲苏杭。,怎会吸引皇帝再来游呢。

乾隆皇帝在全诗中完全采用了一种借景寄情,寓情于景的方,从而情景交融。他通过赞美庐山的美景,委婉地抒发出内心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daaa56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