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

2023-01-28 02: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欢迎阅读!
新民主主义,主要矛盾,性质,特点,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与主要矛盾

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它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点: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具体的说来:



经济形态上,就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国营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就是恢复与发展生,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民主义的元的,不就专政,就是阶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就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党与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从195112月开始,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就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就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与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就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就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就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就是社会主义改造还就是社会主义改革,都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与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与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与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就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就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与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目的就是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就是改造还就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度。但就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就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的表面特征就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

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就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

就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就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同等重要的。什么就是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就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就是由于这种创造性,20年之

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就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e2e3d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