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2022-03-20 16: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圆的各部分及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规、圆片、硬纸片、直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观察图片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圆片,请大家欣赏 (师出示一些由圆组成的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或者都跟什么有关系? 2、揭示课题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神奇而美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展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4、观察55页主题图,看看谁从图中找到的圆多?小精灵向我们提出什么问题? 5、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来,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做几次。(生模仿)

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演示)对,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而且这个点在圆的中心,我们把这个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圆片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2)认识直径和半径

自学56页文字内容,然后指名汇报

师强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也就是都通过圆心,而且它们的两端都在圆上,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生画出一条直径。 在圆中,除了直径以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线段,叫做半径,师强调半径的概念,并画出一条半径,用字母r表示。

3)探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利用手中的圆片,可以用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在小组内研究一下。 生动手探究、汇报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r= d/2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相应板书 4)半径(直径)、圆心的作用

出示圆心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认识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出示大小相同,圆心不同的两个圆,认识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四、学会用圆规画圆。

1)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特征,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画个圆,你准备怎么画呢?

生:用圆规画。 生试画、师板演。

2)展示学生画出的圆, 3)小结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同学们学会用圆规画圆了吧? 五、课堂总结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神奇,在他的身上还藏着多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评课

该课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节课教师没有绑住孩子的手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老师


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是圆上、圆外、圆内知识缺乏介绍,致使学生总结半径、直径的概念时,说不清楚;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缺少了测量、发现的过程;“画圆”这一环节时间过于仓促,学生训练的少了些。

育新小学: 李春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224c926bec0975f465e2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