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2022-03-21 12: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欢迎阅读!
下册,人教,单元,解读,语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长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持续提升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使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设想

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搜集相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习目标

1、理解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搜集相关的小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三、教学建议 (一)《寓言两则》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回顾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或者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熟读课文,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然后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实行想象、深入思考体会蕴含的道理。

如《亡羊补牢》中的那个人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南辕北辙》中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如果遇到了,你该怎么办? (二)《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故事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是课文的一


大特点。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提示语“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引发学生思考,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1、学生自主读书:你有哪些疑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2、从哪里看出这是只受伤的鸟?更赢是怎么分析的?同桌讨论交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画杨桃》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真实感人。使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1、实物导入。出示杨桃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能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提示语,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小组内互相研讨。

3、精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4、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四)《想别人没想到的》

这篇略读课文选择了学生身边的小事,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讨的水平,提升自学水平;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27ff7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