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

2022-11-19 11:1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欢迎阅读!
录取者,殿试,称为,什么

殿试录取者称什么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殿试的开创者,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唐高宗。原因是显庆四年(659),唐高宗亲自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御试。但此次规模不大御试,且并未记载御试地点是在殿前试人,故唐高宗并非殿试的开创者。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消极影响

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abad46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