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赞美僧人的诗

2022-09-26 07: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稹赞美僧人的诗》,欢迎阅读!
元稹,僧人,赞美

元稹赞美僧人的诗



引导语:元稹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思想在他身上兼而有之。他的诗歌类型有赞美僧人的,也有赞美道友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元稹赞美僧人的诗。 元稹的赞僧诗 在元稹撰写的佛教题材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赞诵高僧德行,或描写由俗入道的事迹。也有描写寻僧不遇的诗歌。《智度师二首》即是描述智度师由战将投归佛门的事迹。诗云: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在诗歌中,元稹讲说了智度禅师在四十年之前曾经是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将。后来由于感悟世事沧桑,变化无常,放弃了功名利禄,投身佛门学佛修道。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却多了一份闲适心情。想想过去曾与史思明厮杀突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当铁衣抛却穿上衲衣之后,自己才真正感觉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 关于描写由俗入道相关的还有《志坚师》云: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 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剃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这首诗歌是描写志坚师在出家三十年以前曾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将军。在历经世事变迁之后,他才由衷地感觉到人世的无常变化,由此产生对佛门的向往,并在经过嵩山拜祭圆寂的禅师之塔后,终于入迹空门之中。

元稹在诗歌中还讲述了一些注重说法修定的高僧。他在《定僧》中说:

落魄闲行不着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诗人由于官场失意,为了消遣苦闷的心境,在这大好的春天来到寺院中欣赏春光灿烂的春景。在这荒郊野外的寺院中,见到一位高僧安坐在盛开的花丛边静心禅坐。满树春花与高僧相映成趣,令诗人很羡慕这种情景。


诗人还在《寄昙、嵩、寂三上人》诗歌中,以诙谐的语气说,上人们经常向人讲说对治烦恼痛苦的方法,却又偏偏将人生的死苦经常讲述给我们听。现在这些上人不是向人讲述痛苦之事,是告诉人们不生不灭的道理,这使人没有对死苦等人生产生各种痛苦的恐惧,因而心中更为放松;也不用操心如何对治,因而心中更为清闲。诗云: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元稹还在《卢头陀诗》中介绍了一位坚持苦行的卢头陀高操的道行。诗云:

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 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 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 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这首诗歌是诗人拜望卢头陀之后所作,在拜会中,卢头陀向诗人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头陀告诉诗人,出家关键在于降伏自己的妄心,当你不受世俗之心的牵缠之时,你就能够舍弃一般人恋恋不舍的俗尘生活,身出家心也出家。经过多年之后,诗人故地重游,昔人已去,自己仿佛在梦中游玩,因而,诗人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诗人元稹还写有一些悼念高僧的诗歌。他的《寻西明寺僧不在二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云: 其一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其二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 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 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 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诗人在第一首诗歌中说,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自己每天都到西明寺,可是物是人非,往昔高僧手持锡杖和经行、诵经的身影早已不见。寺院中的莲池中过去是一平如镜的无波之水,我们现在来到这里,也不要追逐狂风起波浪之心。言外之意是让人保


持一颗平静的心态。

后面一首诗歌,则是诗人为怀念高僧而作,诗中的师父,诗人并没有说明是何人,但我们从诗歌的内容中可以感知,诗人对这位高僧怀有很深的感情。

诗人去年还曾见到高僧,并还与其对谈。而今年来到这个西明寺,只见到高僧所题在墙壁上的诗句。禅师已经离开人世。诗人还点明了来到西明寺的时间是杨花落尽、菱角叶长满池塘的初夏季节。诗人睹物思人,泪如雨下,更加怀念这位高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c5e8d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