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023-01-09 04: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欢迎阅读!
内涵,生态,意义,文明,及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作者:柳骏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3

摘要:生态文明所象征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进步的状态。包括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包括了生态安全意识以及法律制度和政策,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目前我国多种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学内涵 重要意义

在十七大报告中,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在十八大召开之际,重新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思考,对其重要的科学内涵进行重新定位,结合现实进行新的出路设计,是建设生态文明必经之路。深入研究以及更为大力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准确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来更为深刻的对其意义进行理解。 一、 中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分析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就是在人类进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其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所作出的全部努力,以及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所象征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进步的状态。可以从广义以及狭义两个角度来对生态文明进行理解。

从广义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出现的新文明社会形态。也是目前位置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所包括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包括了生态安全意识以及法律制度和政策,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维护。生态文明以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基本目的就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来实现经济和社会、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会表现在社会的物质、精神以及政治等各个领域。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相对应。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实现其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所得到的成果。这表现为人类在处理和自然的关系中,可以达到的文明程度。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分析

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基础。第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高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进步。所以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人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必须要将其基本内容和要求都体现在社会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中,将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标志。所以,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等都要求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 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

胡锦涛在讲话中曾经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以环境的资源承载力作为基础,自然规律作为基本准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的有关理论,对于我国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矛盾,实践科学发展观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对此进行研究。 (一)解决目前我国多种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

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目前我国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都给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是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同时我国的资源开发技术和手段、理念都较为落后,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较低。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营方式,和落后的环境保护理念,导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例如最近pm2.5数据被诸多媒体争相报道,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这些矛盾,都成为了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果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影响到经济、政治和文明进步。 (二)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构建出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需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来促进自然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必然有利于社会的存在。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然后得出的新型文明形态。相比较传统文明,生态文明所体现的是更深远的平等关系,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平等。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一旦被破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和谐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充分的体现出代际公平以及代内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来促进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就是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而先阶段最为迫切的目标,就是协调的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满足当代人的合理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所以要在科学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进,必然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经之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其发展需要连续性以及持久性。这就需要首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资源的承受能力,同时还需要统筹当前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文明发展之路,是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时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结语: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顺应当下国际生态保护趋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实现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总之,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把握以及深刻的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大力的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来真正、彻底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更为舒适的环境、更为加快的生态环境中生活。 参考文献:

[1]戈蕾.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2]张可.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 05 . [3]韩香花. 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09 . 作者简介:柳骏(19904月),男,汉,浙江奉化,本科,生态学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90ad3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