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姓的来源介绍

2022-03-29 22:58: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姓的来源介绍》,欢迎阅读!
来源,介绍,谈姓的

谈姓的来源介绍



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2: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3: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4:源出于己姓,相传少昊后裔的封地在郯国今山东郯城西南,战国初期,郯国被越国所灭,其后代遂以郯为姓。上古时代“谈”、“郯”同音通用。

4.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5.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阿尔谈鄂谟克氏,亦称阿勒坦鄂谟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所冠汉姓中即有谈氏。

6.源于满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二位,人口约五十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1%左右。

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商丘地区的宋国。宋国灭亡后,谈氏族人大多留居祖居地。 秦、汉时期,有一部分谈氏族人北迁到今河北鸡泽、永年、曲周等地落户,这个地区当时属广平郡,后来谈氏族人在该地繁衍成为大族,故后世谈氏多以“广平”为其郡望堂号。另外,还有一部分谈氏族人西迁至今晋、陕、豫三省邻界处之河南灵宝落籍,此地古属弘农郡,后来谈氏族人在该郡繁衍成为大族,故后世谈氏也有以“弘农”为其郡望堂号的。而祖居地商丘一带,汉朝时期属梁国,故梁国作为谈氏之郡望堂号也就毋庸置疑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外族的入侵,加之天公不作美,谈氏族人以上述三郡为中心,除散布于北方大多数省份外,还南迁至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其他南方省份。

唐末、五代十国期间,谈氏族人南迁的情况有增无减,不但使谈氏族人繁衍的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且使谈氏族人散布于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更多的南方省份。 宋、元时期,谈氏族人有入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之地者。据《无锡谈氏宗谱》记载,江苏省无锡谈氏从河南开封落籍无锡,居住于小娄巷已有八个多世纪了,属于谈氏族人定居最久远的一支。


明朝初期,实行移民政策,把地少人多之乡的人民移至地多人少之乡。如江南人充实江淮,江西人充实荆湖,促进了谈姓的扩张。

至清朝时期,谈氏族人分布之地愈广,东北、西北等地也都有了谈氏人家,连东南一隅的台湾也有谈氏族人入居。大陆解放前夕,江浙之谈氏族人有人士随国民党败居台湾。 如今,谈氏族人在全国分布以江苏省最多,其一省之谈氏约占全国谈氏人口之45%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囊括了全国大部分谈姓人口。 郡望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


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堂号

梁国堂:以望立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谈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古今治乱,尤熟于历代典故。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

谈允贤: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 谈恺: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谈寿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清末无锡人谈寿龄,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

谈智隽:美籍华人谈智隽先生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以及对中学时代母校的深厚情意,决定在1994年设立的溧阳市光华中学"谈氏奖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氏助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后继续勤奋学习成为国家建设的尖端人才。 谈文华:字潇天,19402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a1aa1e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