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分析

2022-05-04 21:2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分析》,欢迎阅读!
舆情,突发事件,分析,网络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分析

文章对突发性事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突发性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和控制对策。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信息的及时性与前瞻性;不间断发布信息,力保信息的保鲜性;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网民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与传统媒体相配合,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建立及更新现代网络硬件设备,加大网络监测力度。



标签: 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舆论控制;舆论安全

在我国当下的媒体格局中,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担任舆论引导和信息流通的主要职责。互联网舆情具有内容多元、群体化、虚实互动等特点,那么在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新闻事件的传播已然发展成为信息网络传播——传统媒体强势介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结合资源共享这样的惯有流程。于此点,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应如何担任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做好舆论与新闻的良性传达和沟通尤为重要。



一、突发性事件概述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一定数量的群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较短时间内忽然聚集起来采取围攻单位领导、冲击党政机关以及游行、静坐、集会等方式破坏公共财物、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比如昆明的砍人事件,就属于典型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根据援引的这一定义,另外基于本文所探讨的主题,对于某些在社会中突然发生、但不确定是否群体蓄意为之的非暴力事件,也在本文探讨之列。如近日发生的MH370失联事件、西安幼儿园组织幼儿服药事件等。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敏感转型期,社会不断在多元化发展,利益群体逐渐分化,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概率自然日益增大。这是集合行为的一种。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就其传播的信息内容来看,通常有两种信息传播并存。一种是信息本身的流通和传播,另一种是群体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情绪的感染。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持有不同意见的个体趋于其他多数人的意见压力,而不得不选择沉默,甚至会违心选择去服从于他方。这一理论同样体现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单个个体趋于其他多数人的压力,心底深处不得不隐蔽自己的客观理性判断,而受外界影响,缺乏对事件本身合理公正的辨析,而去盲从于某种行为。例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中的球迷暴动、2009年中国民众对家乐福的抵制游行等、2011年西安市民对日系车辆的抵制破坏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很多人会丧失掉原有的判断,在一种不透明、各自陌生的作案环境之下,会导致主体参加者越来越多,信息也呈现出碎片化的非常态流动,众多小道消息甚至是无中生有




的信息漫天遍布。这一过程伴随流言与混乱的传播机制,必然会造成社会混乱、人心不稳。



二、突发性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和控制

基于现代社会的公开与相对透明性,也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舆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可能用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式来规范它,具体到网络新闻媒介,则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报道,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信息的及时性与前瞻性

国家政府的官方网站及发言人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该第一时间发布事实,以公正、客观、准确的态度发布事实动态,让广大民众第一时间获得想知而未知的信息,使民心一定程度上趋于安定,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断或变异。应避免信息缺失和信息屏蔽。这样一来,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得以形成,民众困惑的事情得以缓解,疑虑得以打消,同时可以加强一部分民众对于此类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性判断。



2、不间断发布信息,力保信息的保鲜性

突发性事件的不可预料性和关联性,致使事件的发展态势未能百分之百正确预测,网络主体要保证信息的更替与事件发展同步,科学合理的措辞传递最新动态、安抚民心、稳定态势。



3、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网民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

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等人最早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积极接受,加以传播,这些人,即为意见领袖。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般来说,意见领袖较之一般社会民众,往往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对一些社会公众事件会有更早接触信息的可能性,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他们善于和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对于其他社会公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比如娱乐明星、学者专家、某个政府官员或企业家等。比如专栏作家李承鹏,他每发一条微博,就有上千甚至上万条的留言与转发量。在这些数以千计的留言与转发量背后,是不可估量、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态度与意见。



而如何运用好这些意见领袖的力量,就需要我们的政府有意去培养一批强有力的信息发布者,对象应是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口碑好的影视明星、大新闻媒体具有号召力的记者与主持人等。通过信息层层渗透,逐渐提高和改变网民认识,培养其正确的感官判断能力。






4、与传统媒体相配合,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资源整合,然后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其中重要的、突出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报道,可使焦点问题更加聚焦,放大问题的透明度,它的影响也会被迅速关注,从而产生共鸣效果,舆论的声音会愈加强烈。因此,政府除了直接在官方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手动态、传播事实传达以外,更要充分重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舆论发展。



5、建立及更新现代网络硬件设备,加大网络监测力度

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仅仅依靠现有的网络硬件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条件之下,应当加大对网络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与加强,不断扩充我国的网络设备力量,为社会安全与稳定出力。



总之,突发事件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家安全领域内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甚或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则是属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文在此仅对我国政府应如何在网络舆情上进行有效引导和控制进行探讨,在应对此类事件中,我们要牢牢抓住网络传播这一有效渠道,不间断进行信息传达,加强信息筛选与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网络舆情体系,使用好网络这一具有双刃剑功能的信息平台,发挥其良性功能,尽量避免其负面效应,最终使突发事件的应对与防御措施成熟系统化,使社会和谐、稳定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bcd0c6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