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新闻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我国如何塑造国家形象

2023-01-18 04:3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奥运新闻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我国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欢迎阅读!
塑造,形象,国家,奥运,宣传



《奥运新闻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我国如何塑造国家形象》

程设置”式的新闻宣传,尽管2003年时各相关部门制定了新闻发布制度,但是新闻发言人很少出席新闻发布会



摘要: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某些领域我国国家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还不完全一致,甚至是负面的, 奥运“议

奥运会已成为全球性的事件,它是全球媒体报道的中心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利用奥运会这个契机,做好北京奥运的新闻宣传工作,来影响世界舆论,积极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现阶段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状况 国家形象是指国际社会的民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外国人对另一个国家的主观感知和印象。人们对一个国家的态度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个国家形象和声誉的影响。国家形象是一种综合、持久和先行的影响力,它能引起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活动。在国家稳健的经济发展和积极的外交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大众传媒,乃至国民个体正在努力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国家形象,这些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某些领域我国国家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还不完全一致,甚至是负面的。因为我国与欧美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而国家形象塑造的本身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政治信息的传播,文化信息背后是意识形态和核心的价值观的冲突,是“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所在,是大国充分享有话语权的根本。媒体正是软实力博弈的最前线和具体表现,把奥运会这一万民关注的兴奋点拿来做好新闻宣传,我们可借此把中国的声音传达出去。 奥运新闻宣传如何塑造国家形象 奥运“议程设置”式的新闻宣传。媒体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把社会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2008年的奥运会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盛会,第一次在与西方意识形态迥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举行,而西方媒体历来对中国从政治的议题出发,抓住中国的人权、民主等不放。如此,奥运的新闻宣传就要把握“体育赛事”的议题,淡化其政治色彩,为西方的媒介设置议程,宣传我国的古老悠久的文化,激起西方人探求的欲望。此外,中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人民安居乐业等世人感兴趣的、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设置为多元化媒体报道的议题,关键是我们的新闻宣传要做到积极的引导,作为东道主的北京媒体要掌握好话语权。 奥运“沉默的螺旋”式的新闻宣传。在奥运期间我们的媒体宣传要反复传播中国的人文精神。北京奥组委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本着开放、坦诚的原则,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增加信息发布的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从积极的方面扩大对国外通讯社的影响,进而将其影响力扩散到各国媒体报道中。通过国内外媒体记者的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要把中国真实的国家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压倒少数负面报道的目的,最终建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奥运新闻宣传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具体举措 现代奥运会的重要意义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渗透了国家尊严、经济政治、综合实力、民族凝.




聚力等一系列附加值。届时中国多面立体的国家形象要塑造出来并传播出去,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和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要明确宣传目的,开诚布公地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增强真实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兼顾不同国家的受众,采用多语种的新闻发布。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走在一起,“同一个梦想”建和谐之社会,要兼顾其他国家受众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解奥运了解北京的机会,增加新闻发布的语言的种类,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把握宣传的内容,多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北京奥运期间,媒体的宣传要均衡,既抓金牌战略,也要弘扬无名英雄他们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他们也是创造扣人心弦的奥运情结的功臣。同时,在具体对外的新闻报道时,对可能出现的违禁药物的使用、虚和假的东西,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客观公正地正面报道。增加有中国特色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产品和服务等软性内容的报道,以展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 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尽管2003年时各相关部门制定了新闻发布制度,但是新闻发言人很少出席新闻发布会。为此,北京曾召开各部门新闻发言人会议,要求发言人提高奥运新闻发布水平,改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印象,这就要求加大对新闻发言人的培养力度,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 多种传播形式的运用。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树立良好国家形象除大众传播外,要多方利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形式。奥运会期间不仅是媒体记者还有大量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观看体育盛会,他们将亲身经历“新北京”的人文景观,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社会观和现实观,他们再把这种良好的国家形象传播出去,形成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31853f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