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油印本浪口村随笔

2022-12-17 00: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49年油印本浪口村随笔》,欢迎阅读!
口村,油印本,随笔,1949

1949年油印本浪口村随笔

《浪口村随笔,是顾xx先生在抗战期间受聘于云南大学,暂居于昆明浪口村时陆续所写的读书考史随笔,每一则都比较简短,特别适合断断续续、见缝插针地读。

随手翻到《“被发左衽”》一篇,顾先生在文中提出,关于“被发左衽”的理解,一直是以北宋的邢昺在《论语疏》中的解释“衣衿向左谓之左衽。”为准,而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左衽实际上是只穿衣服的左袖子,而袒露右臂。顾先生不仅采用了很多古文献来论证“衽”除了衣襟之意还有衣袖之意外,还以自己在蒙藏等边疆地区所见的习俗来证明之。

自抗战以后,顾xx先生出于报国的热忱,对于中国边疆史和民族史下了很大功夫,亲身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民俗,收集地方史志资料。在这个问题上,顾先生的眼界和思考的广度应是一般皓首穷经的书斋式“国故”学者所不能相比的。

我知道顾xx这个名字是在很小的时候,读家里不知道从哪来的一本繁体竖排的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其中有一篇《理水》,鲁迅在文中顺笔讽刺了一位“鸟头先生”,在注释中提到了顾xx先生的名字。这就是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

多年后,我读了《历劫终教志不灰》,是顾xx先生的女儿所写的关于顾先生的回忆录,才对顾xx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顾xx先生是一位正直的学者,让我非常钦佩。

对于“被发左衽”,在我以前见到的书中,都是按照邢昺的说


法来解释的,从未见过哪本书采用顾xx先生这一篇的考证结论。我又翻出四卷本的新《辞源》,见其中的“左衽”条也是采用邢昺的说法。

由此让我不禁产生小小的感慨,所谓“国学”、“国故”,其实是一个让人很挠头的话题。即使关于古代名物典章这样的客观问题,也有很多一直也搞不清楚的疑问,而更多的是人们并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疑问,很多说法就这样沿袭下来。以顾xx先生在新史学中的地位,这样清楚的论述,都不能使这些问题被人们重新审视,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

清理国故,在上世纪初很热了一阵,也有很多学者做了重要的开拓,所谓“发前人之覆”,顾xx先生对此的贡献是最大的。不过,就那短短的二三十年,其实只是开了个头,还有非常多的琐细的工作要做,只是人非其人,时非其时了。在这方面,不能不让人感叹日本人“笨拙的”认真态度。

其实对这个问题,顾先生所考证出的结论是不是确论,我当然是毫无能力去分析的(虽然我认为顾xx先生说得对)。关于“衽”与袖子的关系,我只能提供一个小小的生活中的佐证。在我家乡,把手伸进袖子里叫“衽袖子”,比如,父母在催孩子穿衣服时经常会说:“把手衽进袖子里!”“衽左胳膊!”或最简单地说“衽袖子!”。因为从小听惯了,从未想过这个字该怎么写,一直觉得可能应该是“认”字罢。今天忽然想到,平时所说的“衽袖子”也就是这个“衽”字,这大概也是古汉语在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小小遗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65b5bf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