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23-02-25 16:26: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欢迎阅读!
平面镜,成像,探究,物理,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

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

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 水中燃烧?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 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 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 1.提出问题

解决方法。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 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 念。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

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 2.猜想假设 1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4.分析论证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5.交流评估

1.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等。

2.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小组交流并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虚像

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

四.应用拓展

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2、活动:观察潜望镜。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五.课堂小结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2.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结。

4.教师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72b617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