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2022-05-06 04:16: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欢迎阅读!
校本,思考,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 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根据我们的理解, 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 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 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 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 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 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确立,要追溯到 1999年。从 99 年至今,归纳起来,学 校的校本课程实践走过了几个阶段:

1999-2002 初步摸索阶段。在赵辉校长的主导和创意下,结合我校的省重 大课题《以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研究》 开始了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那时,还没有命名为校本课程。而是开展 活动,那时候我们把这样的活动,命名为“ 综合实践活动”。

2003-2005,实践调整阶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以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 调整为

以活动性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并把这种活动定位为学校校 本课程的主题。经过研究,初步细化了校本课程的体系和主题— —一二年级以活 动性课程为主题,目标定位为自理自立,集体教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承担;三 五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006-今,明晰主题,大胆实践的阶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学校本着自下而上 的原则,

确定了不同年段、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主题。

二、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具体阐述

1. 目标: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简而言之就是: 其一,在主题的确立中为学生

打开更为健康的、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的视 角,帮助学生发掘和发展各种潜能;

其二,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和 学习能力; 其三,在经历和体验中积极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其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五,在师生共同经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和研 究的基本功,借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 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确定与组织结构和课堂教学及兴趣小组活动都 有所不

同,应该坚持—


1)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原则— —有师生结合主题自主确定。

2)形式设计的新颖性原则—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等。 3)研究内容与课堂教材知识的相关性原则; 4)研究内容的系列性原则; 5)研究内容的阶梯性原则;

6)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原则。这里的多样性原则可以从三维目标的 角度进行理解。在此不拓展。

3. 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结构、主题及操作流程。

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结构—— 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为活动性课程

—自我服务、集体教 育,主要在一二年展开;二为研究性学习,在三四五年级展开。一二年级实施 服务、集体教育主题;三至五年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专职的校本课程教 师进行教学。

各学年段校本课程主题及学段主题设置— 一学年:以“自我服务,自理自立”

为主题; 二学年:以“集体教育,自强自律”为主题; 三学年:以“亲近自然,探索奥秘”为主题; 四学年:以“探究科学,立志成材”为主题; 五学年:以“走向社会,胸怀大志”为主题。

校本课程操作流程。 校本课程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征求学生个人意见和建议

--------------------------------------------------------------- 小组讨 论,研究分工和责任,确定小组活动 ----- 自主与交互结合的活动过程— —集体交 与展示。

三、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

1.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教材学习,还是校本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鼓励 教师与学生同步进行,学生在想的事情我们教师也去想一想,学生在做的事我 们教师也去做一做,学生不懂的找老师,老师不懂的可以问学生。这种师生互 动至少可以让我们的教师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白、哪些知识已经落后 被淘汰、哪些知识不完善等等,从而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凭借各种专题讲座活动,教师弥补自身知识的空白点。

我们早就喊出这样一个口号:到教育领域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这个口号 并不是说


教育领域没有什么可学的,而是我们的教师一说学习就认为是学习教 育教学方面的内容,这种看法原来在我校教师当中也十分普遍,这实在是一个 天大的错误。我校凡是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们都十分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 点。因此,我们就借这个机会,具体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3. 提供信息、鼓励学习。

我们常常在召集教师开会时,挤占一点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些值得去看的书 籍,特别是有关前沿科学方面的书籍,另外就是我们提倡教师有时间都看看中 教育电视台的知识讲座栏目,这样一是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同时方便大家 进行交流。

4. 提供条件、满足愿望。

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我们特别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或平时业余时间进行各 种知识的学习。比如, 2000 年我校教师都非常渴望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简单教 学课件的制作,于是我们就主动和市教育学院联系,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使 50 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完成了计算机中级课程的学习任务,大家都可以制作简单 的教学课件;还有部分教师提出要继续学习计算机的高级课程,我们在安排课 表时尽可能给予考虑,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

5. 建立机制、全面启动。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在鼓励教师自觉学习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应 的管理机制形成,或激励更多的教师主动学习、或督促更多的教师自觉提高 我们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厚厚的学习笔记本和一个资料采集夹,定期展示和 交流。

6. 资源共享,缩短新型知识结构建立的过程。 为了缩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

我们提倡教师多进行交流性的学习, 让一个人的学习成果成为全体教师共有的学习成果,另外我们也定期组织教师 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7. 课题牵引,博众家之长。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方面, 我们主要就是采取了“以课题为牵引”的工作 思路,目的就是想借助专家的力量给我们以更高层次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又因 为有同一课题科研的同行们可以经常在一起进行切磋和学习,所以效果自然高 于“闭门造车”的结果。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已经于 03 3 月被哈尔滨市教育科学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c817e1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