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与近义词

2022-10-14 01: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义词与近义词》,欢迎阅读!
近义词,同义词

:姓名 班级 学号:

《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一.前言

目前,在同义词,近义词的分合,定义分类等方面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论,而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也缺乏一种比较系统和操作性强的方法。这对于对外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的教学的开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这篇《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的论文进行综述。 二.正文

这篇论文的关键词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最外汉语。 (一)作者做了一份关于“将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同义词、近

义词学习情况”的调查。她选择了二十二名来自不同国家,对汉语有着不同掌握程度的学习者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 学习者在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方面,总体上不乐观。2 学习者对不含相同语素的同义词、近义词掌握得最好,而对同素逆序的同义词。近义词掌握最差。3 学习者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和其自身的母语情况,汉语学习时间没有必然联系。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缺乏专门针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学习的词典,甚至在在同义词、近义词本体的研究上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二)研究一开始针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本体,对于二者是否等同,至今仍

存在争议,本文从三个方面问题谈作者的看法。

1 二者的差别在于,两物完全相同无差别,“同”两物有重合

有差别,“近”判断是否有同义词,可从意义上,看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但由于词义与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概念还具有不同的层次,所以又有了以是否为同一事物为标准的说法,但又由于虚词无法囊括其中而且存在一物多词的现象,因此不得不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联系词与事物之间的桥梁——思维

2 面对这些,出现了一些判断标准,。有人提出了“义位标准”,但

由于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标志,难以成立。又有人提出了意义形式标准,并随之而产生了“替换法”和“同形结合法”。前者若是替换之后是同一事物则是同义词,否则是近义词。但有时会出现特定情境下课互换但并不明显不同义的情况,因此替换法的判别只能充当辅助手段。后者则是指,当不同词指同样的事物对象,它们各与指另一相同事物对象联合,其联合体也必然是同一对象。也就是A+C=B+C,A=B

3 作者认为,不同词性的词不是同义词,因为语法意义总是通过一定

的语汇意义或依附于一定的语汇意义实现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有密切联系。 (三)同义词,近义词的分类 1 意义角度分类

作者认为葛本仪所说的同义词分为完全同义词、不完全同义词、义项交叉同义词和言语同义词。


2 形式为主分类

作者认同郭良夫的将同义词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其中又可以再细分。

(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 在辨析上,学者们有两种角度,一是以词之间本身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辨析,二是着重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介绍,词本身的差异另分析。其实这两种角度不可分离,不仅要进行对比还要归纳。

总结

(一)这个研究并不是完全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二)学者们试图抛开主观心理因素来区分两者间的差别,但都难以摆脱。 (三)词义本身是一个语言系统,很复杂,不能单一从一方面考虑。 (四)同义词与近义词辨析上虽然在个别具体项目上有一定差异,但二者存在差异的项目已经被学者们基本总结出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针对语言,也就是抛开对外汉语教学这方面来说,本论文并没有很深层次的切入到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比较和深层分析中去,但作者做了详尽的前期准备,大量的引用各种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和数据进行论证说明,这与符淮青老师的书本中单一列出同义词这一项有很大的区别,也是这方面的进步,因此,本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就是我对这篇论文的综述。 论文提纲 1 分析现状

2 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定义 3 举例说明二者异同 4 总结其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da8a84dd88d0d233d46a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