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22-07-10 06:0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欢迎阅读!
铜陵市,安徽省,考试卷,高三,语文

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3题;共8)

1. 4分) (2020高二下·明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发生了____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人们的物质需求有____的产品可以满足。但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时常陷入选择的障碍和满足感的匮乏之中。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外部世界追求速度、效率,但人们的内心却想慢下来;外部世界都在讲变化,跟不上变化似乎就会被淘汰,但人们内心却渴望那些生命中的永恒。这是当代人生存的真实状况。

荥窖这些年销售得最好的一个系列就是风炉加茶壶的组合。风炉烧的是炭火,煮一壶水需要两小时。从功能性上讲,这是一个应该被这个时代淘汰的产品,它与讲求效率的“主旋律”____。但为什么人们喜欢它?我想,风炉煮茶也许能让人联想到“围炉夜话”这四个字,这个场景打动了太多的当代人。 ,也许就是这组产品的当代价值。被这组产品打动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摆脱外部世界那些强大裹挟力量的内心需求。哪怕有些人买回去也是将其____,但它疗愈内心的作用已经显现。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翻地覆 琳琅满目 相悖 置之不理 B . 翻江倒海 成千上万 向背 置之不理 C . 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 相悖 束之高阁 D . 翻江倒海 琳琅满目 向背 束之高阁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围炉夜话,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B . 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面对面交流 C . 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D . 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对话,所以需要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1 14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B .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C .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技术、工艺、材料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D .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B . 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的记录,精心地收藏。 C .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容易让人上瘾。 D . 李红家种植的葡萄刚采摘完毕,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3. 2分) (2016·温州模拟) 在下面空格处填入古代作家的名字,恰当的一项是( 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 半碗 的一江春水煎煮/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 (节选自张锋《本草纲目》 A . 李煜 B . 李清照 C . 李璟 D . 李白

二、 现代文阅读 (2题;共29)

4. 6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这样描述佛罗伦萨:“无



2 14


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态渐渐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同理,城市的形态应当表达一种清晰独特的意象,而这正是当代我国绝大多数在功能主义理念下产生的城市的普遍不足之处。

产生于人居生活和特定自然条件长期磨合的传统城市,大到格局,小到建筑风格及构造技术,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与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在漫长岁月的点滴积淀中,它更蕴含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深厚集体记忆,并成为特定人群文化传统的锚系之地,这样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而现代社会中由大规模资本主导的快速度、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则往往忽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从而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也破坏了基于此的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根本上塑造着绝大多数市民共识的城市意象,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遗产则不仅加强了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历史环境的联系,而且是城市空间的历史意象营造的唯一途径。可以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认同感强的空间要素的合理组织,建立起清晰独特的城市意象。这样的城市空间可以使市民在其日常使用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国当前的城市历史保护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另一种则是城市遗产的局部保护。 前一种方式以丽江、平遥等为代表,大规模的现代建设避开老城进行,老城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从城市到建筑的大部分历史遗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空间独特意象得以完整地延续。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由于现代以来对保护的不重视,以及城市空间复杂而剧烈的现代化转型,城市遗产大多被毁坏,只能“亡羊补牢”式地选择了后一种局部保护的办法。

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性并不是整体式保护的城市的专利,在大多数城市中同样需要被市民感知,即“城市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可使得城市遗产成为城市公共意象的载体。但事情应当不止于此,城市的整体意象需要系统性的建,要表达城市空间整体的特色和历史意蕴,还需要系统地组织这些意象载体,让城市显现出整体层面的历史特征。

城市历史系统性保护的目标,不是要恢复和因袭历史的风貌——这样既不可能也无意义——而是要重建和表达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辑,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让它们成为延续的一体。

今天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应排斥适应现代功能要求而发生的变化,而应该让当代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以统一的逻辑成为一个整体。就如美国波士顿前市长托马斯·梅尼诺所说:“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强调系统化的城市历史保护,目标就是要重建这种空间历史逻辑的延续,让城市的历史对生活其中的市民来说真实可读,而不是仅存在于文献中。只有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城市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城市历史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可能的。

(摘编自沈旸《城市遗产的当代转型与公共空间化》



3 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ef09e4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