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儿歌的表现手法

2024-01-13 11:3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儿歌的表现手法》,欢迎阅读!
整版,儿歌,手法,表现



歌声中的语文修辞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一)比喻

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如许浪的《月儿》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由于把弯月比作摇动的小船,把圆月比作转动的银盘,所以在亲切而动态的描写过程中, 使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变得趣味盎然,鲜明生动。



(二)拟人

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 广泛运用。例如,李文雁的儿歌《小雨点》 :“小雨点,爱干净, /路洗得亮晶晶。 ”把小雨点比拟成一个爱干净的孩子,这在儿童看来是十分有趣的事。



(三)夸张

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如《种葵花》:“大海连青天,山高接蓝天。我来种葵花,种满高山巅。葵花叶,绿油油,葵花瓣,黄灿灿,葵花杆子如竹杆,离天只有三尺



三。要砍葵花盘,需乘大火箭,掉下一颗子,渔人当小船。 ”可以想见,由于夸张,这首儿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惊喜。




(四) 起兴



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以造成一种气氛。如传统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还有一朵给白鸽。 ”开头一句是起兴句,看似和后文没有联系,仔细品昧,却可以想见小主人公原先坐在板凳上摇着玩, 突然见到旁边菊花开的情景,起到了营造环境气氛的作用。



(五) 摹状



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如丁曲的《冬瓜》 :“冬瓜,冬瓜,地上躺;呼噜,呼噜,睡得香;一个一个长得胖。 ”既有对形体的摹拟,也有启发联想的对声音的摹拟,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六)反复



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 如西藏儿歌《雪花白,雪花亮》中“雪花白,雪花亮 ”这两句,反复了三次,既便于儿童吟唱、记忆,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七)设问



设问,也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



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杨子忱的《雨滴滴》 :“天上落下雨滴滴, 浇得红花开一地。 多少雨滴在飘落?一滴两滴三四滴天上落下雨滴滴, 浇得草儿绿又绿。 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东西 ”这首儿歌,如果没有两个设问句式的穿插,就会显得平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f3ee96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