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叹作文“四病”没有灵魂 画虎不成反类犬

2022-09-03 22:1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师叹作文“四病”没有灵魂 画虎不成反类犬》,欢迎阅读!
画虎不成反类犬,名师,作文,灵魂,没有

作文,一直被称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随着“作文分值加大”的呼声日高,有些省份已高考作文提高到70分”更有声音呼吁将作文提高到90分”记者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采访时,该校洪超老师正在批改学生作文。洪老师历来倡导“智慧作文”在作文教学方面颇有建树。他感慨地说,就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学生写作情况不太理想,学生写作的困惑也很多,种种迹象表明:这“半壁江山”正成为“断壁残垣” 现状:学生作文“四病”明显 老师翻着学生的作文本说,现在学生的作文主要存在“四病” 一是“作坊式”作文。洪老师说:“这是一种不动脑子的作文,或者是依葫芦画瓢、画虎不成反类犬式的作文。要么没有思想,人云亦云;要么是排比、比喻成堆,佳词丽句,史事铺陈。”学生不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为作文而作文,“这都是制作出来的作文” 二是“漫谈式”盛行。洪超笑着说,在他做学生时,老师就曾教过怎么来写材料作文。“今天看了这则材料,我感触很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现在还有不少学生这么写” “漫谈式”作文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尤其是在新课程下,倡导自由写作,把自由写作理解为随便说说,传统写作教学中好的东西都扔掉了。“但是这样的作文在考试中并不讨便宜。作文首先要具备一篇文章的起码要素———集中。你就是看那些名家以《漫谈》为题为副题的,都是很集中地谈某一个话题。 三是文体感不强。学生写作缺少必要的文体感。“淡化文体”不是说“不要文体”,而是在同一命题下,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文体,但一旦选定了这个文体,就需要强调这个文体的规范。“就拿我们通常说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通用文体来说,目前学生写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平铺直叙、以评代述、以论代叙。说是记叙文,又像议论文;说是议论文,又不是议论文。学生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也在此。 四是空间少架构。“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结构。我们800字的作文,要考虑800字的容量,要考虑在800字内说好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节奏。”而事实上,现在的作文,学生很少在空间结构上精心架构,匆匆下笔,匆匆结束,只是把文章写完。 成因:南京文化对学生影响不大 学生作文感情贫乏、思想肤浅、表达无力,没有自我心灵的睿智思考、独特发现,没有自我情感的真正体验和感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京的地域文化对孩子影响不大。比如说,我们学校在玄武湖、鸡鸣寺附近,北极阁、成贤街等都有很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去了解这些文化?南京的很多学校本身就有很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学生几乎没有受到这些深层次文化底蕴的浸润。”洪老师认为这是原因之一。 “应试风气使孩子缺少一种从容自由的眼看世界的心,我之所以强调从容,是因为好文章基本上是在好的心态下写出来的。”这是原因之二。 其他主要原因还有,孩子阅读面过窄,低俗化。就纸质阅读来说,卡通读物、流行物多,缺少一种深度阅读和经典阅读。“读书不如看电影,看电影不如看电视,看电视就看那些连续剧,又不看诸如教科频道的正剧,所以学生作文呈现出低俗化、娱乐化、无厘头化的倾向” 对策:向课文学习是个好办法 学生作文找到了“病根”如何“治病”呢?洪超有个经验,“就是看电影”。通过看电影、讲故事和课前5分钟演讲来激发学生读书,让学生把过去漫无目的的读书习惯改掉。洪老师还给学生适当做一些专题阅读,譬如以沈从文《边城》为点进行沈从文的作品及评论阅读,也可以“朦胧诗”为线进行当代诗阅读,也可以“母爱”“责任”等母题进行中外作品阅读等,让学生“在指向功利的道路上作一些非功利的积累”他说,试下来,上面的几招确实受到孩子的欢迎。 除了看、听、说外,还要写,“写多了,自然会有一个体悟,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在哪个环节应该展开,在哪个环节应该紧缩。展开时需要细节,紧缩时需要理性概括。洪老师说,这都是写出来之后才能体悟到的。 此外,学生别忘了,课文是个巨大的资源库。学生学习时,可以“对我的写作有什么启发”来设计一个问题。向课文学点语言路数,一方面是材料积累,尤其是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材料,推陈出新容易引起共鸣;一方面是言语体式,学习行文的路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fbcce4ee06eff9aff807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