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2022-12-11 02: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选】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欢迎阅读!
龙腾,稼轩,宋词,选修,唐诗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为人豪爽,尚气节,具备出将入相的文才武略,而一生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其词多咏恢复之志,长于议论,感愤淋漓,承读苏轼的豪旷词风,拓展出南宋豪放词派的新境界。辛词风格多样,豪纵雄放之外,或清丽妩媚,或苍凉沉郁。其词内容博大深厚,艺术造诣之高超、创作个性之鲜明皆超出前人,为宋代最杰出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二、诗词故事

辛弃疾的执政才干

辛弃疾在任湖南安抚使期间,曾创办了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怎么办?辛弃疾自有办法,他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二十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三、文题背景

丑奴儿,词牌名,采桑子的别名。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有博山寺、雨岩等名胜。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常闲游博山,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是他在博山道中一墙壁上题写的。全词抒发了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抒发的苦闷。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少年/不识//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而今/识尽//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出一个“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宜对比读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轻松洒脱,实含不尽沉重抑塞,这是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不得抒发的曲折表达。




二、悟读,诗情画境



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积蓄了太深的忧愁苦闷,他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一首《丑奴儿》道尽“天凉好个秋”!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全篇写“愁”,上、下片用了三个“愁”字。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词中“欲说还休”实际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曾在《论盗贼札子》中提到自己的处境,说“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正是“欲说还休”句的注脚。可见“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的生活处境。从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说,作者在词末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这首词外表虽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反衬(对比)。揭示了历经岁月的打磨,饱尝生活的忧患,才真正懂得人生的苦乐这一哲理。

3.“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在词中反复出现,结合具体语境分别说说它们表达的意味。 答案 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叠句),强化和深化了感情。词的上片说,年轻时不懂得真正的愁,却硬要摆出一副愁态来。因此,“爱上层楼”的反复,有表达年轻人故作姿态的意味。下片说,人到中年,便真正懂得“愁”是什么,即便真“愁”也因为具有某种承受力而不愁了。因此,“欲说还休”的反复,有表达默默承受、从容坚忍的意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ffea7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