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有重要影响

2022-06-16 07: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有重要影响》,欢迎阅读!
高考成绩,因素,重要,影响,心理

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有重要影响

高考不单是纯知识考试,而是全方位素质考验。高考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焦虑、恐惧〕、目的、动机、自我意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响,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响状态。研究说明,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比拟复杂:学习任务简单时,考试焦虑会使学习成绩进步;而当学习任务复杂时,考试焦虑会使学习成绩下降。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往往以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抑制作用的假设出发的,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具有消极联络具有普遍性,如周玮,孟宪鹏(2022)对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说明,有无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呈非常显著负相关。顶峰强等(2022)也发现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有负向关系。

目的设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1967年最先提出了“目的设置理论〞GoalSettingTheory,他认为目的本身就具有鼓励作用,目的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的相对照,及时进展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的。确定明确的目的对学生而

1


言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理论都证明,学习目的具有导向、启动、鼓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的比没有目的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进步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中科院研究说明,实验中确定明确目的的理科学生的平均计算用时明显低于没有确定目的的学生,P0.001到达非常显著性差异。还有一些研究说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假如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比没有目的可以节省60%的时间。坎普兰1975年的几项研究也说明:当被试将行为目的作为引导自己学习特殊的材料内容时,回忆的成绩较好。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进步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由目的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根底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学生想要上大学的需要,使得考消费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程度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程度,对行为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来说,在平时

2


注意培养和激发考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把考试动机转为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被动地承受外在的压力。最为重要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才能来调节动机程度,既不能把考试的目的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才能,也不要过分的自卑,低估自己的真实程度。

自我意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详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家庭环境。过于自信或自卑都不是良好的应考状态。过于自信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犯以下两个错误:第一,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不屑一顾。第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题。这类学生往往对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坚持己见,且很固执;不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和老师的解题思路;动不动就请假,自己在家复习。而且自卑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和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075780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