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笔记

2022-08-16 13:08:0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文学笔记》,欢迎阅读!
水文学,笔记

文学复习笔记

黄锡荃主编 李惠明、金伯欣编



绪论

1. 文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概念:【名词解释】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例如:河湖中的水位涨落,冰情变化,冰川进退,地下水的运动和水质变化等。 特点:【简答】

①水循环永无止尽;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咋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1.水资源的涵义与特性

答:水资源应用价值表现为水量、水质、水能三个方面。 (一)水资源的涵义【名词解释】

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琥珀、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狭义水资源:它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这种开发利用,不仅目前在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合理,且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接受的。这种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淡水资源,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这几种淡水资源合起来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32%左右。 (二)水资源的特性【简答】 ①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 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③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④利于害的两重性

2.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世界水问题:①总量不足,用水量不断增加;②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分布极不均衡;③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淡水资源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水资源严重匮乏;④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3.我国水资源特点【论述题】 (一)水资源总量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全国水资源利用分为9个一级区,南北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北方5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5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平均产水模数8.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水资源贫乏;南方4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76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平均产水模数65.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北方的7.4倍,水资源丰富。


(二)水资源时空变化

①水资源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多年变化:水资源通常以丰枯变化规律反映多年变化过程,以极值比表示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差幅度。

③季节变化明显:全国降水量以夏季多、冬季少为主,春、秋季则介于冬、夏季之间。春雨和秋雨各地不同,多气旋过境的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的地方秋雨较多。 (三)我国水资源条件和问题【简答】

①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③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

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⑤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度开采

⑥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治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⑦水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开发西部水能资源,实现西电东输是我国能源布局必须之举

4.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

【名词解释】

5.极值比: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比值,成为极值比Km,可作为反映降水、径流年际变幅的指标。 6.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1. 水循环过程

①水循环概念:【名词解释】

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②整个过程?【简答题】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入渗、地表地下径流 5个基本环节。 ③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简答】

答:内因:由于水常温状态下可以实现固、液、汽三态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获得热量,液、固态→汽态) 大气运动(需对流运动和大气的平流运动) 地心引力(形成降水和降雪过程) 2. 水循环的意义【简单题】

答:①水循环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原因;②是形成地球上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根本原因;③是地球上其它物质运移及循环的主要原因;④使水能资源再生;⑤储存在地球系统中的水由于水循环不断更新。

3.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的概念:【名词解释】

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4. 蒸发

1)【名词解释】

蒸发:蒸发式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是大多数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不同土质田间持水量也有差异,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逐步降低到第二个临界点W其值相当于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谢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2)蒸发类型

①水面蒸发——各种水体表面 ②潜水蒸发——地下水体表面 ③土壤蒸发——土壤表面 ④冰面、雨雪蒸发——冰雪表面 3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控制蒸发的物理条件)

答:①供水条件 ②动力学因素 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 热力学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垂向对流运动 平流时的热量交换 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③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5. 水汽输送 1)【名词解释】

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水汽在运移输送过程中,水汽的含量、运动方向与路线,以及输送强度等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对沿途的降水以重大影响。 4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简答】

答:①大气环流的影响;②地理纬度的影响;③海陆分布的影响;④海拔高度与地形屏障作用的影响 5我国水汽输送的基本特点【论述】

答:①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气流、南海水汽流、孟加拉湾水气流,三条输出路径有明显季节变化。

②水汽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基本上与风场相一致。 ③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约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④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6. 降水(降雨、降雪) 1)降水要素

①降水量 ②降水历时 ③降雨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 毫米/ 毫米/ 计算) ④降雨面积 2)降雨的分类

①按降雨的成因分类 :气旅雨、台风雨、对流雨、地形雨

②按降雨的要素分类 日降雨量大于50mm或大于16mm/h ——暴雨;大于100mm ——大暴雨;大于200mm ——特大暴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天气系统 ④下垫面条件(地形、森林、水体)⑤人类活动 7. 下渗

1)下渗:【名词解释】

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这种过程叫下渗。它不仅影响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动态,直接决定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生成,而且影响河川径流的组成。


2)下渗的物理过程【简答】 答:

三个阶段:渗润阶段(下渗水主要受分子力作用)、渗漏阶段(分子力渐由毛管力和重力作用取代)、渗透阶段(特点是,在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状态时,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呈稳定流动) 3)下渗要素【简答】 下渗率

f

:又称下渗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常用毫米/ 毫米/ 计。

下渗能力

fp: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

fc:下渗达到稳定时的值称为稳定下渗率。

4)影响下渗的因素【简答】

答:①土壤特性 ②降水特性 ③流域、植被、地形条件 ④人类活动 8. 径流

1)径流:【名词解释】

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又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它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 2)径流的表示方法

①流量 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秒。

②径流总量 径流总量W是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W

QT

③径流深度 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Q(立方米/秒),流域面积为F(平方千米),则径流深度R(毫米)计算为

R

QT1000F



④径流模数 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随着对Q赋值懂得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

均流量等。常用单位为 /秒·平方千米,计算为

M



1000Q

F

1

⑤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计算为 3)径流的形成过程(教材P82 ①流域渗蓄过程

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散发及土壤水的运动,水的运行均受制于垂直方向运行机制,水的垂向运行过程构成了降水在流域空间上的再分配,从而构成了流域不同的产流机制,形成了不同径流成分的产流过程。

土层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水沿坡地土层侧向流动,形成壤中径流,也称表层径流 下渗水流达到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沿坡地土层汇入河槽,形成地下径流 ②坡地汇流过程

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细沟流运动的现象,称坡面漫流。坡面漫流,壤中流,地下径流三种汇流过程构成坡地汇流



R

因为RP,故P


③河网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各种径流成分经过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这一过程自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开始,直至将最后汇入河网的降水输送到出口断面为止。

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然大于出口断面的流量,河网本身可以滞蓄一部分水量。

4)影响径流的因素:【简答】 答:

①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径流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蒸发方面,主要受制于空气饱和差和风速。饱和差越大,风速越大,则蒸发越强烈。 ②流域的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植被、湖泊和沼泽等。

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响降水的多少,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坡地影响流域内汇流和下渗,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涨陡落。

流域内地质和土壤条件往往决定流域的下渗、蒸发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断层、节理和裂缝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丰富,河川径流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

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③人类活动:

例如,通过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调水增加河川径流量;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筑沟开渠调节径流变化通过修筑水库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改变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5)我国径流的季节分配【简答】

答:①冬季是我国河川径流量最为枯竭的季节,故统称为冬季枯水;

②春季是我国河川径流量普遍增多的季节,且增长程度相差悬殊; ③夏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最丰沛的季节,统称为夏季洪水; ④秋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减退的季节,统称为秋季平水。



9. 产流机制的形成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 形成条件:

①洪水 ②足够大的下渗率和供水强度

③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在界面上产生临时饱和带,饱和地面径流必须达到表层全层饱和 ④侧向运动的动力 ⑤发生在包气带某界面上 流域产流方式:

①超渗产流方式(干旱) ②饱和产流方式(湿润) ③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方式(下垫面水分情况)

10. 流域汇流过程

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降水特性的影响 ②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 ③流域形状的影响 ④水力条件的影响


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名词解释】

1. 流域:水系的汇水区域,一条水系上,干流和支流所流经的区域。 2. 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3.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 流量:指某一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是立方米/秒。 5.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6. 洪水: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 影响洪水因素:天气状况、下垫面因素

7. 枯水:枯水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枯水经历的时间为枯水期,当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小于5%时,则属于枯水期。

影响枯水因素:流域蓄水量、河流的大小及发育程度、枯水径流消退规律。

8. 洪水波:设雨前河道中原有以稳定水面,降雨后流域地表径流大量注入河槽中形成洪水波,稳定水面上涌入的水量,称洪水波流量,也称波流量。

9. 湖泊: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10. 波漾:湖泊整体或局部水域,由于风力、气压突变、地震等影响,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称波漾。

11. 堰塞湖: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的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维持时间不长,有被冲刷而恢复河道,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

12. 河成湖: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水深一般比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13. 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等)所产生的凹陷形成。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洱海等。

14. 冰成湖: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zè)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15. 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层水过饱和的地段,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

【简答题】

1. 河水的环流运动中环流的类型有:纵轴环流、横轴环流、斜轴环流。 2.湖泊的类型

答:①按湖盆的成因分: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河成湖、风成湖、冰成湖、海成湖、溶蚀湖

②按湖水补排分:吞吐胡、闭口湖

③按湖水矿化程度分: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水湖 ④按湖水营养物质分:贫、中、富营养湖 3.沼泽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②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③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沼泽水量平衡的特点:蒸发量大、径流量小 4.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答:①湖水的矿化程度有差异,可分为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水湖

②湖中生物作用强烈 ③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5. 影响表层洪水特征的三个因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总历时


【论述题】

1.什么是水库异重流?它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答: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渗混现象。 形成条件:①水库中的两种水流比重要有差异;

②入库沙粒直径d 0.01mm;③入库流量稳定;④库内比降稳定;⑤潜入点有一定深度

特性:重力作用削弱,惯性离心力作用突出,阻力作用增大,异重流的运动速度减小







第四章 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

【名词解释】

1.风暴潮: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绵异常升降现象,叫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通常分为温带风暴潮、热带风暴潮。

2.地震海啸:由火山爆发、海底地震引起海底大面积升降,以及沿海地带山崩和滑坡等造成的巨浪。

3.洋流: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4.憩流:当高潮或低潮时,各有一段时间潮流速度非常缓慢,接近于停止状态。

5.中尺度涡旋:是指海洋中直径约有100-300 km,寿命约为2-10个月的涡旋,它比肉眼可见的大,寿命长,但比海洋大环流小得多,寿命短得多。

6.风浪: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

7.涌浪:当风开始平息,或波速超过风速是,风浪就要离开风区传到远处所产生的波浪。 8.潮汐:海水的周期性涨退现象。有半日潮、全日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 9.冰川:一种蓝而透明的,具有塑性的外晶冰体。

【简答题】

1. 洋流的分类:①风海流;②密度流(又称地转流或梯度流);③补偿流 2. 大洋表层环流模式的特点?

答:①以南北回归高压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难求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替代。 ④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⑤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区。


3. 影响冰川运动的三个因素:①冰量(冰舌厚度) ②坡降 ③冰槽断面面积

冰川运动方式:重力流和挤压流(大陆冰盖)

4. 影响融雪的三个因素:①暖气团来临;②太阳辐射和降雨;③暖气团挟带大量的热量,气温急剧升高 5. 产生洋流的主要原因:风力和密度差

6. 海洋潮汐的原动力: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作平动运动时所受到的惯性离心力。 7. 按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可分为

大陆性冰川(冷冰川):特点→a补给少 b温度低 c雪线高 d冰面消融弱 e运动速度慢

海洋性冰川(暖冰川):特点→a补给充分 b冰川主体(恒温层)温度较高 c雪线低 d运动速度快 e冰面消融强

按冰川形态和运动特征划分为

大陆冰盖:也称大陆冰川,面积巨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的限制,冰川呈盾型,中部最高,冰体向四周辐射状挤压流动,至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巨大的海岸漂浮冰。

山岳冰川:也称山地冰川,是运动占优势,积累与消融大致平衡的冰川。一般散布于高山地区,其规模与厚度远不及冰盖,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南美大陆的高山地区。 8. 影响海水温度日变化的因素

答:①太阳辐射 ②季节变化 ③天气状况 ④潮汐地理位置 影响海水温度年变化的因素

答:①太阳辐射 ②洋流性质 ③季风 ④海陆位置

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名词解释】

1. 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 裂隙水:是指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4. 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现象。

5. 毛管水:土壤毛管空隙中靠毛管力作用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靠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到土壤中而存在于毛管空隙内的水分,称为悬着毛管水;如果与地下水层联系,地下水沿毛管空隙上升到土壤中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支持毛管水。

【简答题】

1.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关系类型

答:①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②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③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 2.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答:①承压性

②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③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④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3.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凝结水补给、来自其他含水层的补给、人工补给等 4.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答:①自然因素:气象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生物与土壤

②人为因素:人们为了直接影响和控制地下水动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答:①地下水化学组成类型多,地区性差异大

②矿化程度变化范围发,从淡水直接到盐水


③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要以地质年代衡量

④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地下水径流类型:畅流型、汇流型、散流型、缓流型、滞流型

第六章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名词解释】

1.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 2.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其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及水质目标有关。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水环境容量

3.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城市下垫面导热率高,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大量人为热进入空气;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

【简答题】

1.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大气降水、农田排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2.海洋水体水质恶化的特点 答:①污染物多而复杂

②污染物持续性强,危害性大 ③污染范围大

3.河流水体水质恶化的特点

答:①河流水质恶化程度随流量的大小而变化

②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范围广 ③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大

④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恶化易于控制 4.湖泊(水库)水质恶化特点

答:①湖泊、水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②湖泊稀释和搬运污染物的能力弱

③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积累和转化能力强 5.地下水水质恶化特点 答:①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

②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间接污染过程复杂,而且污染源因常被掩盖,要查明污染来源和途径较为困难 ③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 ④地下水污染难治理 【论述题】

1. 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有哪些的影响? 答:(一)水库水文效应

①水库建成后,河川水文情势发生明显的变化,洪水期拦蓄,以防洪蓄水;枯水期泄水,增大流量,以利于灌溉航运。②使地区的热平衡发生变化,库区会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③水库坝上游水位的提高,同时也抬高了上游地区的地下水位,增加了水库临近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二)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

①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大规模的调水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带来深刻的影响,改变水循环的路径,破坏生态生态平衡。②对环境的影响过程: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小型农田水利措施水文效应

①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流量过程及水量的空间分布,一方面引取河水会减少上游河水来量,另一方面会通过田间渗漏补给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②地表或地下排水的效应主要是加速地下水消匿,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从而加大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使水流量增大。 2. 城市化给水文过程带来哪些影响?

答:①城市兴建和发展后,城市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②由于城市人口、建筑及工业的高度密集,城市气候的热岛效应、凝结核效应,及高层建筑障碍效应的影响,城市地区雨岛效应也明显反映出来,通常城市的降水量比农村约增加5%-17%

③由于城市的发展,大面积的天然植被和耕地为街道、工厂、住宅等建筑物替代,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明显变化;城市降雨后,城市集水区内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江水的水力效率增大,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地区的产汇流水文过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④导致雨洪径流,洪峰流量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行洪历时缩短,洪水总量变大,洪水过程线比相邻农村明显变得峰高坡陡。

3. 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有什么影响?

答: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水体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使水体水质变坏,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①如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大气,随降水进入地面水体中,造成水体水质恶化。 ②农业、林业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除被农作物吸收、挥发、分解之外,大部分残留在农田的土壤和水中,然后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危害。

③城市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以及病原菌等。

④工业废水,其污染效应主要表现在耗氧和有毒污染(重金属污染)影响最深,这些都可以引起江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水体的水质的污染,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

⑤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随径流而进入地面水体,随地表水入渗进入地下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1b6f06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