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葬礼习俗

2023-02-09 08:0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东葬礼习俗》,欢迎阅读!
广东,葬礼,习俗

许多广州人碰到有着诸多忌讳的丧事,会感到相当“头痕”(烦恼)——“帛金”要不要给,给多少为好?去参加告别仪式,是否要留下来吃饭? 究竟怎么做才是符合礼仪之举呢?记者就时下广州城里通行的“白事”程序和习俗进行了梳理。



“白事”不需广而告知

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都有所不同,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从治丧方来说,前期主要有3个步骤。

首先,人死之后,家里人要在家里先设一个小的灵堂,主要是摆一个供桌,上面放着逝者的相片,设香炉,供以水果若干盘。有亲戚朋友上门吊唁慰问,可以为此上香表达心意。

其次,就是要选择出殡时间,关先生说,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有3天不择日之说,就是说,人死后3天内出殡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如果是在3天后的话,就要看皇历,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方行。

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布置场地、购买必要的用品等。

第三就是开遗体告别会。追思逝者,告别会后,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进行答谢。

“‘白事’与喜事不同,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广而告知。”家里头出了这种事,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主动上门吊唁的,主人家一般不会主动通知别人。这期间,主人家一般不会到别人家里做客,外人无事也不会登门。

许多人都会问:出席丧事是否要给“帛金”?广州人也有给“帛金”的习惯,但是它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有定数。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现在一般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帛金”。“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帛金”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

“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帛金”与红包不一样,不能在事后补送。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在香港,会在白信封上写明“奠仪”。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落款注明“某某某敬挽”。

有一些广州人在包“帛金”时也学习了一些香港的做法,如给“帛金”不能整数,如100+1200+1500+1,以此类推。

在告别会当天,每个前来殡仪馆参加逝者遗体告别会的亲友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个白毛巾:里面放着3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个小“红包”。“红包”非常小,只有三指宽的一个小纸包,里面包一块硬币。寓意恭喜发财。

第二样是糖果。广州人的习俗是放一块水果糖。寓意甜甜蜜蜜。来宾走的时候必须把糖给吃了。

第三样是小折刀,或者在小“红包”上别两枚针,象征“利利是是”。

每个前来参加追悼会或告别会的亲友,在进场前,会在胸口别上一个小黑纱。开完后,走之前,可以取下丢弃。

自然老死视为“喜丧”

现在,许多老广州人还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出外进饭馆吃饭时,一般不会点刚好7菜。如果小辈点了7个菜,有老人在的话,他就会叮嘱加多一个菜,或是点多一个小菜。这个规矩也是由丧葬习俗语引发而来。因为,旧时在出殡后,主人家都请来宾留下吃饭,而每桌的菜也正好是7个,与“去”同音。有些地方,还有7不出(出嫁)8不埋的规矩。

当然,由于丧宴与喜宴不同,主人家和来宾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这顿饭大家也“味同嚼蜡”,现在,很多来宾都选择不吃这顿饭就离开了。

不过也有另例,家住黄埔的黄先生就告诉记者,前年他们村里的一位百岁老寿星去世了,全村人就高高兴兴地大吃了一顿,认为老人这个年纪去世,实在是一件有福的事情,不必太过悲伤。旧俗认为这是“喜丧”。自然老死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70dc0d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