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学

2023-02-14 00:3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笔教学》,欢迎阅读!
随笔,教学

随笔教学:不要对“方法”期望太高

确切地说,应该是“不要期望教给的方法会使学生的随笔水平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比如一节课的时间。试想:课堂上我们教给了学生描写动作的方法后,即使学生背的滚瓜烂熟的,马上就能写好动作描写了吗?我看未必。

我从上小学到初中在班里写作文的写作文不算差的,但是现在好像想不起来到底是因为哪个老师教给了我什么独门秘笈。印象最深的倒是课外书。上小学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给我们订过三种刊物,开始是《少年文艺》,后来是《儿童文学还订了大人看的《大众电影》《山东法制报》,印象非常深,还有买来的《小布头奇遇记》,还有一本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品,记不住名字了,还有很多的小连环画册,后来上了初中,就一直订阅《作文通讯》、《中学生数理化》等,总之读的课外书不少,现在想起来还感觉非常亲切。正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上学期间且不说写的水平咋样,最起码一直不怕作文,甚至有些作文现在还能背出来。记得初三时一位姓吕的女老师对我很好,我就专门写了一篇作文,记得开头是这样的:“她是教师。她生活在我们中间。她的表情是严肃的,不苟言笑,有的同学说她冷若冰霜,可是我却觉得她像一团火,温暖了我,照亮了我今后的人生之路。……”写完之后自豪了好一阵子,天天盼着上作文课……

所以我觉得方法可以教,可以传授,不能急功近利地评价课堂是否高效。高效,也要辩证地看。就像刘老师上那节拟人句的课吧,一节课下来学生未必人人都能提笔写出生动传神恰如其分的拟人句,


是说不定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拟人句了,说不定有的孩子在课外阅读或者是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能关注拟人句了,说不定有的孩子在某一随笔时学着运用了那天课堂上一个老师出示的现成的句子,也说不定有的学生每次都能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游刃有余地写出拟人句了,……教育的规律之一是面向全体,但也不能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一点儿哪怕是一丁点儿进步都行。这些变化在一节课上未必能看出来,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你能说它没有效果吗?

还有,语文的方法和数学不同,语文的方法是举三反一,数学方法才是举一反三。而我们通常用数学的方法来评价我们的语文堂。记得我上初中时因为背过了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了“相向或相对行驶的车辆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相等”这一规律而擅长做所有行程类应用题,更加幸运的是中考的预选和正式考试考的都是行程类应用题。所以当我以高出分数线5分的微弱优势考入师范时,感举一反三的重要性。这是数学,背过一个公式就可能会做一类题。语文行吗?比如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给学生,背过,默写,学生也未必都能做对这类题。但是学生用老师教给的方法经常训练,训练的次数多了不用套用方法自然也就会了,这就是举三反一吧。随笔教学也是这样的,我认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7993d56529647d272852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